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期待弘扬正气、体现人类正面价值、挖掘人性深度的伟大作品的出现,人们在期待关心民生疾苦,直面社会矛盾,批判社会不良风气、树立社会正义和理想的好作品出现。然而,我们现在的不少作品,更缺少肯定和弘扬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力,而这恰恰应该是一个民族文学精神能力的支柱性需求。我曾经说过,今天的不少作品,并不缺少直面生存的勇气,并不缺少揭示负面现实的能力,也并不缺少面对污秽的胆量,却明显地缺乏呼唤爱,引向善,看取光明的能力,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缺乏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我们说的正气,就应该是民族精神的高扬,伟大人性的礼赞,有了这些,对文学而言,才有了魄魂。它不仅表现为对国民性的批判,而且表现为对国民性的重构,不仅表现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而且表现为对民族灵魂重铸,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在当下这个多元的时代,作家更应直面现实、弘扬正气,体现人类正面价值。正义和向上的精神就是好的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之一。尽管批评的标准可以多种多样,多元并存,但多元不是乱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些“圈”是基本的,是人类审美经验的结晶,共同认可的。比如,“前进的圈”,“真实的圈”,“美的圈”等等。《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能博得一代代青年读者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人公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和那种外在的贫穷下的内心的理想和高傲,是历史进程命运化的表现,代表了一种必然趋势。恩格斯在高度赞扬十八世纪的德国文学时,曾不无遗憾地指出"庸俗化"潜在而深刻地抑制了它的可能高度。尽管我国当代文学经过80年代的"世俗化"运动,但仍须警惕大众文化趣味、市场法则、享乐主义等等因素诱使它陷入"格调"危机。 与70年前相比,现今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一直处在现代化的转型中,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复兴中华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振奋民族精神。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发生了极深刻的变化。它必然带来了人心的动荡、人性的混乱、理想的迷茫以至伦理的失衡,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深思、去重建。我们仍然面临一个精神领域的百废待兴局面,二是,我们现在身处的是世界文化的场域。世界的气浪在扑向中华大地,我们面临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面前的重新选择。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到底要到哪里去?这是需要我们作家、知识分子回答的问题。三是,我们身负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大任。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自然首当其冲。文学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先锋。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学要挑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担,要承担起为时代立像、为民族铸魂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大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时代的洪流中,以独特的艺术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