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浅谈新诗与创作
时间:2013-01-20 19:20来源: 作者:朱仁凤 点击:
次
一个人写诗一辈子,不管有无名气,如果其中一首被后人记住了,那么此人便算是成功了,诗海淘沙,能沉淀下来的发光体必是金子。对于新诗,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那样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诗歌读本,纵观中国诗歌走过来的历史
“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百年之际,如何写出一首好诗,如何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仍是当今诗人探索与讨论的话题,对于新诗的发展与走向,网络上有多种声音,争论不下,皆缘由新诗的自由与不规范性,所以至今不能让声音达致统一。
网络的普及,似乎造就了诗歌的繁荣景象,就目前所见的诗歌状况,可以说绝大部分诗歌作品仅仅是分行的情感宣泄文字,或者是人云亦云的仿制品,这种诗歌假繁荣现象,让诗坛越来越浮燥,诗人越来越自满,加上一些刊物的掌权者认人不认诗,或者干脆以经济为主导,从而导致当今诗歌驻足不前,甚至误导了诗歌走向,让初学写诗者以及诗人们盲目追逐潮流,以发表为目的,这种现象,必定使得真正能沉潜下来的诗歌少之又少,而沉潜是需要时间来印证的,只有时间会让真正的好诗歌浮出水面,而不是诗人之间的相互追捧,毕竟任何文学靠得还是文本说话的。
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是诗人用来言情、言志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需要就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诗歌走入低谷的今天,仍有一大批坚守诗歌阵地的人们,无疑也是可喜可贺的,但诗人要做的还是要沉淀下来,要耐得住寂寞,要用洞悉苍生的眼光看待世界,毕竟写作是寂寞的,是用灵魂与世界交流的。
新诗不像古体诗词那样有框架,所以新诗写作就有了随意性,而判定一首新诗的好坏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就直接考验阅读者自身的诗歌基础水准,以及阅读量与鉴赏力了。而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需要评判者亲身进入诗歌现场(进入诗写者的心灵),进入现场才能看见诗歌内核,那么一首诗歌的好与坏自然就呈现在那里,当然这得要求评判者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力,一首诗歌被不同鉴赏能力的读者阅读,就会得出不同的鉴赏结果。
一个人写诗一辈子,不管有无名气,如果其中一首被后人记住了,那么此人便算是成功了,诗海淘沙,能沉淀下来的发光体必是金子。对于新诗,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那样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诗歌读本,纵观中国诗歌走过来的历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诗风及代表人物,每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歌文化产物,那么新诗呢,会给后人留下什么?
所以对于新诗还值得期待!对于新诗的发展与走向值得期待!!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