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白存世诗歌记录的一生大致行踪以及我对李白诗歌的粗浅了解,我认为,李白很可能没有到过汉中龙门,这一首顶真体的《游龙门》诗不像是李白所写,李白诗中的蜀道并非指褒斜古道,而是四川广元境内剑门一带的栈道。
不久前参加陕西省旅游局与广东南方卫视举办的“微游秦岭 博动陕西”活动,在汉中市城北的“褒斜古栈道”景区,看到重修的栈道(因为修建了水库——褒谷石门水库,古栈道已淹没在水下,重修的栈道比古栈道升高了70多米)边的一处石壁上,刻了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游石门》诗。诗云:“鸡头山下石门游,游到石门看龙湫。龙湫自古龙潭下,潭下弯曲一点油。一点油石高万仞,万仞绝壁对江流。江流有声出谷口,谷口春残翠屏收。翠屏崖上仙为石,石为舞裳几度秋。秋水为神玉为骨,玉骨龙肌跨龙虬。龙虬虎豹连狮象,狮象重重千古留。千古石门对石虎,石虎断崖惹人愁。愁人断崖题诗句,诗句悬处高云楼。云楼顶上行人过,行人过往永无休。永无休时游石门,石门天梯上鸡头。”
我的印象里,李白诗集中并没有这样一首诗。但是,人在旅途,无文献可翻检,当时也不敢太肯定。活动结束回家后,翻检了一下《李白诗集》、《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也没有看到这首诗。
当地有关人士将这首诗刻在景区内,大约有如下几个意思:一是,这是李白写褒谷石门的诗;二是,李白到过此地;三是,汉中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斜峪关)的褒斜古道就是李白《蜀道难》诗中所说的蜀道。利用古人诗篇,增加景区文化蕴含,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我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出自何种文献。
说有易,说无难。我无法断言:李白没有到过汉中褒谷,没有写过这一首《游石门》诗。但是,根据李白存世诗歌记录的一生大致行踪以及我对李白诗歌的粗浅了解,我认为,李白很可能没有到过汉中龙门,这一首顶真体的《游龙门》诗不像是李白所写,李白诗中的蜀道并非指褒斜古道。
从现存诗歌看,“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一生大致行踪大致是:早年在家乡四川,到过成都重庆,游览过峨眉山,曾在大匡山隐居读书,北边到过剑门。青年时期“辞亲远游”,乘船东下,游览江东,今江苏一带。不久,西行至湖北安陆,在那里结婚(入赘)。后出游京畿,曾在长安一带活动。北边到过今山西太原,西边到过今宝鸡太白山。再回湖北,隐居安陆十年。“学剑来山东”,移家东鲁,投亲靠友,在今天兖州、济宁一带生活数年。再入长安,待诏翰林。离开长安,在洛阳跟杜甫相逢,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山东。南下吴越,南边到过浙江天台山。北游幽州,到过今天北京、天津蓟县一带。在南下,在今安徽宣城居住。安史乱作,避难剡中(今浙江绍兴一带)。晚年主要浪迹江西、湖北、安徽一带。最后投靠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病死彼处。总而言之,没有从家乡蜀中北上、到达汉中褒谷龙门所在的秦岭南麓的迹象。
李白诗中多次出现“石门”地名,但都不是汉中石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在今山东省境内,兖州、曲阜一带;《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在今河南省叶县;《下途归石门旧居》,在今安徽当涂、江苏丹阳之间。可见,石门天下多有,不能据以坐实即是汉中石门。所谓石门,即山岩隧道。
从诗歌内容看,李白《蜀道难》诗,跟《剑阁赋》、《送友人入蜀》为同一时期作品,有明显的内在联系性。且其中语句,多有相似者。《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也是感慨蜀道崎岖、仕途坎坷之作。《蜀道难》跟《剑阁赋》语句相似者,如“枯松倒挂倚绝壁”与“上则松风萧飒瑟[风日]”,“猿猱欲度愁攀援”与“有巴猿兮相哀”,“飞湍瀑流争喧豗”与“旁则飞湍走壑”,“问君西游何时还”与“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侧身西望长咨嗟”与“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等等。由此可证,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实际根据的是今四川广元市境内剑门一带的栈道。
但是,阅读诗歌不同于历史考证。我们在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也不必拘泥于李白是否到过汉中,是否到过褒谷口,是否走过褒斜古道。因为《蜀道难》写于长安,诗是因朋友离开长安去往蜀地,借蜀道之难行,抒发自己心中由于仕途坎坷、人生艰难而致的郁闷之情,诗中又有“蚕丛及鱼凫……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等诗句。对蜀道进行广义的理解,即巴蜀通往秦陇的那些山间栈道,包括褒斜古栈道,都称之为蜀道,也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