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慈禧为什么死后二十年尸体不烂

时间:2013-10-16 06:17来源: 作者:清东陵李寅 点击:
按通常的想法,皇帝尸体入棺时,一定做了防腐处理,使尸体永不朽烂。因为民间屡有出土的先例。从马王堆汉墓辛追女尸的出土,到2001年安徽砀山神秘香尸的出土,都给人留下了这个印象:皇帝一定会对尸体作防腐处理。 可是,这两具不朽的女尸都不是皇家成员。 1

  按通常的想法,皇帝尸体入棺时,一定做了防腐处理,使尸体永不朽烂。因为民间屡有出土的先例。从马王堆汉墓辛追女尸的出土,到2001年安徽砀山神秘香尸的出土,都给人留下了这个印象:皇帝一定会对尸体作防腐处理。


  可是,这两具不朽的女尸都不是皇家成员。


  1、后妃在大殓时作防腐处理吗?


  从现有资料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无论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白事档还是从清宫廷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的“大丧”部分中,都未曾发现过对尸身防腐的只言片语。可见,清宫廷在处理死者尸身时是不考虑防腐问题的。这主要源于以下几点缘由:


  一是受早期火化习俗的影响。


  满洲的火化沿袭金代女真,而女真的火化,则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居无定所。试想巨大死去,晚辈若总拖着先人的棺具走来走去,总不是办法,而将其焚化,所谓“遇父母之表,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用火化。”灵魂升入天空,就可以随处祭奠亡灵,何乐而不为呢?


  清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火化的皇帝。努尔哈赤火化后,其尸骨贮于瓷坛之中,皇太极的尸体则于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以国礼焚化大行皇帝梓宫。直到入关后,顺治皇帝及其妃嫔死后,仍按例实行火化,火化地点为景山,典藉记载,焚化大行皇帝梓宫时,爆出一声声的巨响,那是珍宝在焚烧时发出的声音。孝陵地宫中,就葬有顺治帝、孝康皇后和孝献皇后的三坛骨灰。而顺治帝的皇后陵——孝东陵中,也同样有骨灰埋葬,如殉葬而死的贞妃,以及顺治十五年就已死去的悼妃,死于康熙六年的恪妃石氏等。这些妃嫔,在孝东陵未成之前,统统葬于东陵西之黄花山下,称为悼妃园寝。比孝陵营建的时间要早。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初七日,孝惠章皇后葬入时,一同迁入陵园。所以,在孝东陵内,既有汉化的土葬,也有清初火化的骨灰坛,是个混葬的区域。


  关于火化,顺治帝于顺治九年特别议定了火葬制度:


  和硕亲王薨,停丧于家,俟造完坟,方出殡,期年而化;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停丧五月出殡,七月而火;官民停丧一月出殡,三月而化。


  当然,普通百姓也有七七出殡,火化而葬,三月而火的也有之。主要看亡者生前的身份或条件好坏而定停尸时间的长短。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入关后,至康熙时代,深受汉族士大夫文化影响至深的玄烨,逐步废弃了火化,尤其是平定三藩以后,战事渐息,驻防趋于稳定,便摒弃了火化习俗,把火葬视为不孝、不道的行为。康熙帝的孝诚皇后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孝昭皇后崩于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懿皇后崩于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三位都是采用了土葬的办法。但这一时期,也不排除民间例用火化的俗成。直到乾隆年间,乾隆帝明令不准火化,下旨:“一概不许火葬,倘有犯者,按律论罪。”火化之风才被煞住。


  虽然如此,由于早期火化中烧掉尸体习俗的影响至深,满洲人就不可能像汉人那样渴望百年后尸身永远不腐。


  另一方面,是宗教世界的崇拜。


  满洲人崇信萨满教。萨满教认为大千世界分为上、中、下三界。上界为天,乃众神的居所,具有超自然的功能;中界为人间,是人间万物,包括动植物,大自然这些物质世界的居所;下界为阴间地狱,是亡灵及妖魔的居所。而居于中界的人受着神灵的赐福与鬼神的布祸,须祈福求祥,避祸趋吉,就要寻求一个能与上界和下界勾通的使者,于是萨满诞生了。


  早期女真的萨满多为女性,由女人来充当萨满,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这些萨满不仅能媚神灵,驱恶鬼,而且可以包治百病,预知未来,几乎能解人间万种愁绪,而且,能道神语,无所不通。满洲完全继承了这一神道。


  萨满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祭祀,包括祭种、祭时、祭地、祭器、祭仪、禁忌、咒语等。这些宗教活动神秘而庄重,要穿戴特有的服饰,包括神帽、神衣、神裙、神鞋、腰铃等。还要有神鼓、神刀、神杖、神杆、档士等各种法具。这些法具通过萨满祭祀神灵,请神驱邪的仪式而发挥出极为神奇的作用,因而,称其为“跳神”。


  入关后,满洲统治者感觉到汉族人崇信的佛教更为新奇,比之区域性的萨满教更具有意义,因而对佛教的崇拜,使原始的萨满教日趋衰落。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统治民族和人数的激增,在关外那种带有浓郁特色的土教——萨满教已不再适应形式的要求了。于是,转而崇信影响力更为广大的佛教,借以教化黎民百姓。比如顺治、乾隆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清朝的帝王不仅在宫中置有豪华的佛楼坛城,还带头现身佛界,祈求与佛结缘。崇信佛教最为虔诚的当属顺治帝。他坚信与佛有缘,幸五台,驻嵩洛,拜佛求缘。在顺治八年和顺治十六年,他两次巡幸遵化,到京畿一带的佛寺如景忠山中去访僧问法,收获颇丰。尤其在宠妃董鄂妃去世后,他万念俱灰,竟想剃度出家,幸被孝庄及时制止,才没有演绎成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闹剧。


  再如乾隆帝就曾自称为文殊菩萨转世,并请人画下了他的文殊菩萨扮相,而他的裕陵地宫中头道石门之左,即刻有文殊菩萨的立像,在承德等地建置了殊像寺。不仅如此,这些宫中帝后死去的陵寝中,还在其隆恩殿中建有佛楼,供奉佛像,佛前供有各式佛器珍宝。而清陵做法中,佛教内容更是随处可见,如所有建筑的基座为须弥座、地宫石门上雕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等佛事造像。雕有密宗佛教的各式法相,如金刚杵等。裕陵地宫中还雕有30111个字的经文,其中梵文达647个字,内容涉及金刚咒、菩萨咒等,以及各位尊佛的咒语,琳琅满目,不可胜数。而他们(她们)的棺具中又都有佛经的文字雕刻,在棺具四周雕有四大天王咒语、忏悔经等等。


  佛教内容充斥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乾隆地宫中的佛教雕刻,充分反映出清统治阶级企图利用佛教来达到教化人民,并借以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同时,由于佛教中对佛身的尊崇,强调灵魂世界的存在,进一步弱化了人们对死后肉身的尊崇,相信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经过修行转世,进入极乐世界。


  道教的崇信。


  清廷信仰很复杂,很难说是单一的宗教信仰。而道教就是清宫信奉的宗教之一。最崇信道教的清帝,就是雍正了。他坚信道教的神奇,而献身其中,亲自炼丹烧药,并将道士请进宫中,与其讲道说法,宫中留下许多雍正帝扮道士的画像。


  所以,清宫中这些神灵世界的崇拜,使他们更加坚信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进一步弱化了对肉身不腐的追求。


  与宗教崇拜相伴而生的则是灵魂世界的尊崇。


  所谓灵魂世界就是人死之后的魂魄。清宫主位十分重视和崇信灵魂世界的重要性,坚信人死之后就是升天了,灵魂脱离了肉身升天而去。因而,清帝之死称为“宾天”、“升暇”,而帝后崩御之后,其官书称谓改称“大行”某某,使人感到肃然。


  有了这样一种信仰,本着事死如事生的原则,清廷在丧事中的突出表现就是焚化衣物和各种宝器,称为“烧饭”。烧掉这些东西,死者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因而,清廷在焚化宝物时会毫不吝啬,认为这样才会更有孝心。所以在清陵棺具的陪葬品中,就不似明陵那样,只是象征性地放一些遗念,比较简朴。在京师,帝后妃初丧之日,活着的人们要将棺具供奉起来,开始一次次焚化死者生前御用的各种衣物,有时还要特别制造,如法船等。乾隆帝的衣物焚烧就达到19次之多。在陵寝建置中,就专门在隆恩门以北建有焚帛炉,供陵寝中焚化所用。


  所以,宗教和神灵崇拜,就有可能弱化清帝后妃们对肉身不腐的信念。


  清陵的发掘实例证明了这一点。清东陵经历过多次大的盗案。从流氓军阀到当地土匪,甚至平民百姓因受其影响,也参与盗掘活动,大批珍宝随葬品被洗劫一空。期间,东陵发生的盗案中,那些被盗墓主,不仅丢了珍宝,连尸骨也被拖 出了棺外,在东陵的档案记录中,批露了内幕。


  2、三具不烂的女尸。


  东陵盗案无数,其结局均为劈棺扬尸,大多数帝后妃的尸体都已化为了一堆朽骨,这也是正常现象。但,历数年以后,却有3具不朽的女尸,存于世上,却是让人吃惊不小。


  一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崩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随即被殓入早已准备好的金丝楠木大棺之中。1928年,孙殿英手下的兵匪悍然盗掘了慈禧陵。将金丝大棺劈开,兵匪们发现:


  “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某连长口述)


  “老佛爷象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黑了。”(孙殿英回忆)


  “慈禧为什么死后二十年尸体不变呢?因为她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颗珠子分开是两块,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孙殿英回忆)


  可是,过一个月,到8月24日,载泽、恒煦、溥伒、溥侗、宝熙、耆龄、陈毅等人来到慈禧地宫时,又发现:


  地宫中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棺木已被劈得七零八落,慈禧尸体侧卧在一块薄木板上。她脸朝下,头朝北,脚朝南,左手搭在后背上,发色青黑,散而不乱,发根系有一根红头绳。慈禧上身赤祸,附体之衣被剥去,白皮贴于骨头之上,身上布满拳头大小的数点斑痕,似青似褐,还生有白毛,约有一寸长。


  再缓缓旋转她的尸体,使其转过身来,只见她面色灰白,两目无珠,深陷成两个坑,其颧骨隆高,不异昔表,只是唇下有一大刀痕,是土匪为从口中扣夜明珠时,用刺刀砍成的。


  二是乾隆帝孝仪皇后,嘉庆帝生母魏氏。她生于雍正五年,卒于乾隆四十年,享年49岁。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死后,当天殓入大金丝楠木棺具之中,到1928年7月孙殿英盗墓,已历153年。可是,陵墓被盗后,1928年8月29日,重殓善后小组随员徐榕生等下到地宫中,发现金券石床西边两棺之间,有一具女尸,身着黄色龙袍,尸体完好无损,急命4位旗人女差将女尸由泥水中请起,安于木板(如意板)之上。细审视这女尸,但见她两腮和嘴的下面多有皱纹,牙齿没全脱落,年龄约五、六十岁。皮骨俱存,丝毫不朽,脸上笑容可掬。其身旁又拣到一只明黄地绣凤女朝靴,用水一洗,颜色如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3)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做最好的自己--胡适论青春与理想

作者:胡适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青春、人生与理想的篇章,其中包括胡适对年轻人在思想修养、能力提升、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