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人民警察黄志的灵魂深处还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那种“旷野的呼号”,即不是纯粹形而上层面的灵魂的呼号,而是与现实土地紧贴在一起的,被现实风雨打击得遍体鳞伤的显得粗糙的灵魂的呼号,但也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笔录》《花朵》和《青山绿水》或多或少超越了阶级政治的界限,让正义、良心的判断建立在人性之美丑和人道之有无的视角上,从而使得这些公安题材作品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可能,更能引起读者心灵震撼。这些文本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是因为其中的警察形象非常真实,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非常真实。 列宁强调的现实主义真实性,除了前面所说的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之外,他还注重生活细节的真实、具体、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注重心理感受的真实。所谓心理感受的真实,即在艺术创造中,在对外部世界获得独特感受的同时,还必须深入人的心灵世界,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奥秘。11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真实观,突出的是细节与本质真实的有机统一,那么列宁在新的时代,及时地吸取了心理科学所提供的最新成果和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对文艺作品的真实性提出了‘感受真实’的新要求。”12 总之,本文所引用的三篇公安题材小说基本上都能够做到“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奥秘”,遵从列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故而其间的警察形象饱满且接地气,也就显得比较真实。 注释: ①黄国荣《文学的真实性及其他》,2013年09月30日《文艺报》。 ②李明彦《从“真实性”到“人性”:新时期文学话语类型转换的逻辑考察》,2012年8月号《文艺争鸣》。 ③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④王先霈 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⑤刘再复、林岗《罪与文学》,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P152。 ⑥刘再复:《性格组合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 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见《鲁迅全集》第九卷,第338页。 ⑧鲁迅:《小说史大略》。见《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四辑。 ⑨高尔基给马·加·西瓦齐夫的信。见《文学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19页。 ⑩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P174) 11张玉能《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P161。) 1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注:此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G129) 张友文简介:张友文,公安文学推介者、公安文学言说者;自号功不唐捐斋主,笔名碰乡、永伏,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学员、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供职于湖北警官学院;出版三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点击公安文学》(全国首部公安文学评论专著)、《聚焦公安文学》(湖北警官学院院级重点项目)和《盘点公安文学》(2011年湖北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主办公安文学网: http://www.lib.hbpa.edu.cn/;http://youwen2039.blo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