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从“74亿元”看当今的新闻报道

时间:2015-04-03 17:43来源: 作者:nameijung 点击:
新闻报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更应对新闻事实持审慎态度。笔者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网站上看到关于武长顺涉案74亿元的报道都是引用财新网的一篇文章。为求得事实真相,笔者反复甄读了财新网《武长顺案情初曝 涉案金额74亿元》这一报道,文中

“津门第一虎”武长顺的贪腐案情,于上周四(3月26日)在天津政法系统中通报。多名当地政法界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武长顺案涉案金额高达74亿多元,其中个人贪污4亿多元,卖官收入8400万元,行贿1000多万元,挪用公款1亿多元。(4月2日【财新网】)

一看“咋舌”新闻报道的标题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各类媒体不断涌现,致使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新闻报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新闻标题的创新,以此来吸引读者,博取眼球。这本无可厚非,也是新闻标题的艺术创新。但过分的夸张修饰,单纯的以“博取眼球”为目的新闻标题却往往偏离了新闻内容本身,误导了新闻受众。4月2日,各大新闻媒体相继转载引用了财新网《武长顺案情初曝涉案金额74亿元》这一报道,该标题中的“74亿元”不次于一枚“重磅炸弹”,直接让人在看到这一标题的瞬间就被“惊呆了”。作为一般的新闻受众来讲,“涉案金额”是没那么多说道的,人们更愿意将之和“贪污金额”、“受贿金额”基本等同起来,也就是说,人们在看到标题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个叫武长顺的大官贪污了74亿”。这样的第一印象太可怕了。

二看新闻报道“道听途说”的“事实”

新闻报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更应对新闻事实持审慎态度。笔者在新浪、搜狐、腾讯等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网站上看到关于武长顺涉案74亿元的报道都是引用财新网的一篇文章。为求得事实真相,笔者反复甄读了财新网《武长顺案情初曝 涉案金额74亿元》这一报道,文中关于武长顺相关事实的报道是这样的:“武长顺的贪腐案情,于上周四(3月26日)在天津政法系统中通报。多名当地政法界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武长顺案涉案金额高达74亿多元,其中个人贪污4亿多元,卖官收入8400万元,行贿1000多万元,挪用公款1亿多元” 。“多名当地政法界人士”、“透露”这些用词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词语--“道听途说”。新闻报道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社会舆论引导性,如此不严谨的新闻报道,特别是针对此类重大事件的报道,没有正式的官方说法,直接以这种道听途说的方式来博取眼球、制造噱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三看新闻报道“绑架”公信

2014年4月1日上午,财经网报道,河北一检察官的授课稿称,刘铁男及其家人涉嫌贪污受贿24亿,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的涉案金额有200多亿。2014年9月在河北廊坊法院审理刘铁男受贿案时,起诉书显示涉案金额为3558万,两个涉案金额相差甚远。刘铁男辩护律师李法宝在接受政知圈小编采访时,连称24亿没有任何依据,完全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就有想象力丰富的读者自行脑补,选择相信那个多的。虽是“道听途说”,但是却“绑架”了社会公信,对纪委、司法机关的案件查办、审理造成了不当影响。可想而知,武长顺一案进入司法程序后,实际金额和报道金额如果存在较大误差,相关的案件查办、审理部门不免再次处于舆论的尴尬地位。

四看新闻报道的引导和监管

在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指导方针下,大批官员落马,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褒贬不一,但占主流的观点无外乎这样三种:一是正面论调,“打得好,就是该这样严惩贪腐、纯洁干部队伍,这样有利于重塑政府公信力”;二是怀疑论调,“共产党干部队伍太腐败了,查到的都是一小撮,还有那么多没查到的……都不是好人”;三是无所谓论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想而知,后两种论调对社会舆论起到的是消极的影响,也与我党惩治贪腐的目的相左。涉及惩治贪腐的新闻永远是社会敏感话题,一经发布,就能抓住大众的关注。因此,在涉及到惩治贪腐的新闻报道上,必须加强对规范和正面引导,要健全新闻发布制度,规范信息发布方式,适时发布相关信息。同时,还要对违反政治纪律随意扩散内部通报信息的个人或单位、以及个别不负责任的“道听途说”记者和媒体予以打击和责任追究,肃清不正之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大师随笔

作者:梁金豹

梁金豹编著的这本《百位名人读书心法》精心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条理清晰,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