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陕西省已从工人农民中录取了729名公务员,提升了基层干部解决基层问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中国新闻网 12月11日)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主导言行,态度指引方向。陕西省在选用公务员方面作了一次创新尝试,从广大工人农民中选出一批基层工作能手,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对于一些基层问题的处理、解决成效显著。陕西公务员招考部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增加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的数量。这体现出陕西省坚持将权力向工人农民身上倾斜的用人导向,折射出的是竭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迫切愿望,彰显出一种亲民为民情怀。这样的先进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工农公务员与群众更亲,能更好地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群众对政府部门之所以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评价,是因为一些干部不下基层、不食农村饭、不察农民苦,办事死板硬套、脱离群众。然而,工人和农民本身就是最普通的群众,群众有什么样的困难和愿望、期待怎样的官员和政府,他们是过来人,有切身体会,最有发言权,最为清楚,为群众纾困解难也就得心应手、一针见血,从而赢得群众满意。 工农公务员来自基层、服务基层,既能科学处理问题又能切实提升办事效率。这些公务员之中有很多都在基层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办事老到,无疑是服务基层的一把好手。比如,工人对工厂的各种安全隐患更加熟悉,从而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将安全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工厂进行安全生产;农民在农业方面可谓“土专家”,对庄稼的种类、产量了如指掌,对季节的掌握、数量的把控一般要比从未从事农作的公务员要精准得多,更能指导农民群众把庄稼种好得丰收。像这样能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的工农同志们,焉有不用之理?不用他们又能用谁呢? 各地应坚持好权力向工人农民倾斜的用人导向,广搭平台充分发挥他们服务基层的才能,努力打造一支知民困、晓民意、为民思、为民干的基层公务员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