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时间:2013-05-22 17:55来源: 作者:程万军 点击:
次
也许当年日本在朝鲜战争中期望恢复得更多,但是无论日本怎么想,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参战大都理性占了上风。主流国家大都乐见这样一个未来世界:大规模毁灭性的人类战争渐行渐远,终结人类文明的“葬礼”永不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6年,朝鲜战争爆发。
对于朝鲜战争,日本战后首任首相吉田茂曾言:这是上帝赐给日本的礼物。
何出此言?
因为朝鲜战争令日本恢复了一定的元气和国力。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鲜战争刚开始,尚未恢复元气的日本就被美国推举为联合国军后方主基地,成为“总押粮官”。
重新被启用的日本非常兴奋,将朝鲜战争视为东山再起的大好机会,不遗余力给予联合国军极大配合和大力支持。在日本境内两千多个美国三军后勤保障基地内,都有提供服务的日本人身影。
英国媒体曾公开披露,朝鲜战争期间,大约有2.5万日军参战,“在多个战场上都发现了日本官兵的尸体”。
世界东西两大阵营参战对垒,也是日本的一次翻盘好机会。“第三次世界大战”之说甚嚣尘上。二战后,世界只剩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同时都是“核大国”。如果这两个国家之见发生“大规模战争”,那么日本的附加值就会增大。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朝鲜战争限于局部,不仅未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就连与朝鲜半岛相连的中国本土也未涉入。
这又是为什么?
一言以蔽之,因为苏联和美国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战争。
朝鲜战争中,关于要不要把战火烧到中国本土上去,美国五星上将、朝鲜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生严重分歧与激烈争执。麦克阿瑟坚决主张,把红色中国和北朝鲜一起办了,但是杜鲁门坚决不同意。
1951年5月美国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讨论麦克阿瑟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去的建议时,与杜鲁门抱着同样想法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反对将朝鲜战争扩大到红色中国去。经常谈论的与中国进行有限的战争行动将会使我们在非战略关键点上投入过度的资源。红色中国并不是那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国家。坦率的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种战略(指麦克阿瑟建议进入中国作战)将会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就是著名言说——“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的战争”真实出处。
美国政要并不后悔发动朝鲜战争,但也不打算在中国本土开战。理由就是“红色中国并不是那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国家”。而谁是那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国家”呢?显而易见,是红色苏联。
虽然作为苏联第一强人,斯大林对大战并不示弱,且信心十足地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只会引起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但是,朝鲜战争苏军不敢明着参战的表现,说明他也不真心愿意与美国大肆交战。
斯大林逝后,第一继任者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缓和”一词。显然,那是源于大规模战争破坏力的理性认识。
而美国对大规模战争的认识是跟着对手走的。在建国的200多年间,美国只把三个国家视为对手,他们就是德、日、苏,因为这三个国家,“意在世界统治”。美国只与其中两个国家发生了大规模战争,而且战争还不是美国率先挑起。
至于其他与美国不睦的国家,都没被美国视为真正对手,从而不会激起美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朝鲜战争中,即便是跟中国志愿军作战,美国总统杜鲁门也深知,谁是与美国争锋的对手,所以在朝鲜战争中把真正的对手锁定为苏联而不是中国。他的理由与布莱德雷同出一辙。既然苏联没有公开参战,那么所谓“三战”遂因失去真正的对手而无发生的可能。
朝鲜离美万里,不威胁美国本土安全,美国出兵,虽言为“捍卫自由世界”、出于“道义”参战,但战争付出即便只有二战的十分之一伤亡,他们也感到痛心疾首。最后,美国人还是不能接受仅仅“为了他国”、“捍卫自由”而死那么多美国兵,决定抽身而退。
用美国人的思路,看对于战争死亡的承受能力,“本土威胁”要排在“道义”之前,本国人的生命,显然比宽泛的道义更受重视。这就是美国人理解的“第一人道”。在美国领导人心目中,珍视本国人的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否则他这个“君权民授”的总统也当不了多久——他必须做“人道的总统”。
从二战之后国际总体形势看也是如此,当“人命关天”占据上风,尤其是“本国人命大于天”形成舆情,大规模的战争就难以发生,这与此消彼长的道理相同。当文明占据上风,则野蛮必落下风。核武器并不怕,可怕的是核武器密码掌握在战争狂人手中。
也许当年日本在朝鲜战争中期望恢复得更多,但是无论日本怎么想,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参战大都理性占了上风。主流国家大都乐见这样一个未来世界:大规模毁灭性的人类战争渐行渐远,终结人类文明的“葬礼”永不发生!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