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记者在走访了北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类院校后发现,目前的医科学生中,父母也是医生的已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受到过来自父母的阻止。记者调查发现,职业荣誉感降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医生“寒了心”。(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不久前,曾有一场成都高三女生向原(化名)的学医风波,实际上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据称向原一心想学临床医学,但父亲坚决反对,双方起了冲突,为此,她曾有了轻生念头。而父亲的理由是:“医生忙碌又辛苦,会影响将来家庭的幸福指数;其次是学成太慢,学医10年,出来还可能是一个小跟班,而如果师范大学4年毕业,就可以任教了,提前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就是风险大,医生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低,稍不注意就会挨打……” 不得不承认,那位父亲所言确是严酷的现实。正如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所说,对于当今医疗环境面临的窘境,全社会都有责任去纠正它,但“如果医生用如此委屈的心态去阻碍儿女学医,不仅仅反映医界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 无疑,所谓“医者父母心”,医生是崇高的职业,医生有着白衣天使的崇高称号,不仅在于其救死扶伤的职业特性,更在于心灵的圣洁。选择从医,就是选择奉献和牺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想和激情的燃烧。在许多人物欲膨胀自我至上的当下,选择从医毫无疑问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崇。也正因此,高三女生向原的坚定选择,当时就让不少人为之感动,而出现“近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的尴尬现实,确实值得全社会为之反思。 的确,如果我们都“别学医”的这般“现实”,从大处说,我们还会有多少改造未来、改造社会的激情和浪漫,这个社会也必然因此失去活力和生气;从小处说,今后没有人再学医,谁来看病?也因此,“近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不仅反映了医生这一职业目前的处境尴尬,更是在拷问我们每个人,我们还有多少使命感和责任感? “医生力阻子女学医”值得反思 2014-07-22大众日报 □钱夙伟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医二代”放弃学医的情况已不是少数。根据医务专业网站“丁香园”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记者在走访了北大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几所医学类院校后发现,目前的医科学生中,父母也是医生的已凤毛麟角,即使是那些选择了从医的“医二代”,在选择职业时也大多受到过父母的阻止。(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不久前,媒体曾报道一位成都高三女生的学医风波,实际上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据称她一心想学临床医学,但父亲坚决反对,双方起了冲突,为此,她曾有了轻生念头。而父亲的理由是,“医生忙碌又辛苦,会影响将来家庭的幸福指数;其次是学成太慢,学医10年,出来还可能是一个小跟班,而如果师范大学4年毕业,就可以任教了,提前实现自我价值;还有是风险大,医生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低,稍不注意就会挨打……” 不得不承认,这或都是现实。但如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所说,对于当今医疗环境面临的窘境,全社会都有责任去纠正它,但“如果医生用如此委屈的心态去阻碍儿女学医,不仅仅反映了医学界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 无疑,所谓“医者父母心”,医生是崇高的职业,医生有着白衣天使的崇高称号,不仅在于其救死扶伤的职业特性,更在于心灵的圣洁。选择从医,就是选择奉献和牺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想和激情的燃烧,于不少人物欲膨胀自我至上的当下,选择从医无疑尤其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崇。也正因此,高三女生的坚定选择,当时让不少人为之感动,而当“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其实也应让“六成医生”羞愧。 确实,如果都“别学医”,从大处说,我们还会有多少改造未来社会的激情和浪漫,这个社会也必然因此失去活力和生气,从小处说,今后没有人再学医,谁来看病?也因此,“六成医生力阻子女学医”,其实并不仅仅让人关注医生这一职业目前的尴尬,更是在拷问我们每个人,我们还有多少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实,如果多一点不屈不挠的执着和无所畏惧的付出,目前医生这一职业的“尴尬”本身,也并非不可以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