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大文学家,大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吟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文学的路是漫 长而艰辛的,寂寞与孤苦似乎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写照。但是,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文人的思想也许就不能与现实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也许在千古文学长河里,我 们就少了不少名篇佳作。吴远道,一位老文学爱好者,用他的心与情,忍受寂寞,几十年不变地热爱着文学,在文学漫漫路上,辛勤地耕耘着。 文学是我的生命
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常常把文学看成是自己的生 命,吴远道也不例外。“我业余从文二十余年,是个老文学爱好者了。是文学让我浮躁之心趋于宁静,日益被物欲逼仄的精神空间保持充实。文学于我不再是单纯的 爱好了,也不是过去想成名成家的累赘了,而成为我整个生命,确切地说,我整个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了。只要一有空暇,我便研读名著;一有灵感,我就静心笔 耕。生活、工作中的压抑、不快,许多人和事的感动、感悟,一经流于笔端,也便成为记忆,从而放松压抑,按摩身心,放飞希望与清洗灵魂,自我逐步完善。文学 于我而言,亦如初恋,纯真、永恒,回味与感慨!”与吴远道对话,常常能感到他清晰敏捷的思维,理智客观地看待一切,也许,这就是岁月的磨练,通达透彻的人 生哲理。他对文学的热爱已经超过文学本身带来的物质价值,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很少有人如此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原本儿时的梦想。更何况他一坚持就 是坚持了几十年。 我的文学路
吴远道 的从文经历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期,在那个青涩的少年时期,年轻冲动的他因一件小事与人冲突,想起那些人无赖的丑态,愤怒中的他提笔写下《梅花小鹿走六 运》,文章写完后,他的怨气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并且觉得十分奇怪,平时写作文,半天写不成一篇,这篇后来称之为小说的,却只用一天时间就写下足足六千字。 许多年后,当他把此文送给王介贤等作家、朋友看,他们都说,有点意思,不过,“文学不是泄私愤,如果是这样,你可能枉费心机。”初试文学,就带给那时候年 轻的吴远道神奇的感受,年轻气盛的他只想着如何成功,却忘记了朋友的忠告,他有些悔恨地提及“对他们的专业性批评存有反感,并在心里骂道——老学究!你们 懂新潮小说、朦胧诗么?” 可是事 实摆在面前,文学的路并不是一条坦途,况且吴远道的年代没有便捷的网络,想要文学上有小成就,想要自己写的东西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经历过我们这代年轻人 想象不到的困惑与迷茫。 “作为 一个快要退伍的文学爱好者,我也曾热衷于诗歌写作。并且对雪莱、拜伦、徐志摩、戴望舒的诗爱不释手,常以为文学创作,写诗最易;尤其是家乡出了像熊召政老 师这样的大诗人,以为写诗是创作一大捷径。但是无论怎么学,确切地说是摹仿,终难写出让人满意的佳作,不是稚嫩,就是矫揉造作……”好的文学作品如宝剑, 历经千万磨砺才能出一把。年轻时代的吴远道为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文学方向而深深苦恼着。怎么办?总要寻求个出路。最后吴远道带着疑惑,去探访了文学造诣 深厚的老师。 “我带 着苦闷与失望,又叩开梅白老师家的门。他告诉我,中国是诗的王国,群星灿烂;可是诗是灵感性极强的文学体裁,来自诗人对生活的顿悟与对稍纵即逝的物与非物 的把握。所以,写作者不应该从诗入手,最好先写好散文。”梅白老师的忠告给了他前进的方向,最后在机缘巧合下,他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灵感的源泉,写了 《晨鸟》,投寄《鄂州报》副刊“西山”,不久见报了。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就算是 以后一封封的退稿信也不能泯灭他对文学如恋母情结般的热爱。到了中专,他因为喜爱文学,而被学校誉为文学青年,这样让他更是对文学的热爱到了痴狂。
吴远道前辈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他自修中 文,历时十载,从专科到本科,也为日后创作增益不少。就这样,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作品慢慢见诸省市以上报刊,有的被转载或获奖。
播种得到了丰收,吴远道的写作日趋成熟,他出版 了小说集《哦,纯姐》,短篇小说《影儿》、诗歌评论《如橼大笔写人生——张卫生诗词探微》分别获《江山文艺》好作品提名奖、一等奖。小说《老Q》被省市报刊评论,而《农村那片天》正由有关作家改编成20集 电视连续剧本。
关于年代与理想的对话
“我们 这一代痛苦、劳累多于其他后代,所以自然思考多些。”吴远道说道。在他的文章里,最多描写的就是农村那片热土上的人物的喜与悲,爱与恨,吴远道用他独特的 视角,描写出那片天地的故事。 比之现 代的年轻网络文学,他的写作更倾向于社会的责任感与沉重的使命感。而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文学所缺少的,我们过多地关心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只写 心情文字,大胆张扬个性,缺乏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快餐式的网络文学,带的是轻松,搞笑,甚至是恶搞。一批批网络作家迅速蹿红,灿烂若流星,但却很少有 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思考。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文学的局限性。而吴远道那代人又因为历史背景,沉重的历史包袱压在他们身上,带来的文学沉重而引人深思。 年代与年代的对话,看到的是两个群体之间的差 异,更看到的是时代的不停变革与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
何其有 幸,我们出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可是上一代人,甚至上上一代人,他们因艰苦的环境而带来的一系列对社会对历史的沉思,却是他们生活力量的源泉,甚至如吴远 道一样,把生活经历化为写作的动力与题材,孜孜不倦地创作着。 “90后终归主宰未来。”吴远道很认真地预言。“他们到我这时候,若干倍了不得!”这是前辈对后辈的期许,也是 最真挚的祝福。 吴远道 谈起生活理想,他说,他最渴望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也许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式文人最终的大同理想。抛开一切俗事,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中,与清风明月为伴,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谈起这 话题,曾对前辈笑称,80后,90后的网络 文学对此有了新名词解释“穿越”!吴远道不禁失笑,在他心中没有对此无羁言论的所谓“浅薄”的批判,更多的是宽容与理解。谁又能否认,万千殊途可以同归一 处呢?说到底,大家都是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再怎么时尚,根本之处却是不变的。 对读者言
希望从 我的作品里得到一些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希望把文学当爱好,适应生存去写作。
编者感言
曾以为像吴远道那样的老作者,是不屑也不会去关注所谓的80后,90后的网络文学,然而事实是这些文学界的老前辈一直关注着我们年轻作者的成长。在我们辉煌时,他们在心底为 我们默默祝福;在我们跌倒时,他们用宽大的胸怀接纳我们。他们与我们一同在文学的海洋里奋斗,这足以让我们坚定信心,继续创造更辉煌的奇迹! 作家简介:吴远道,男,1965年7月生,湖北英山人氏,中共党员,中文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黄冈市农机监理所党支部书记。自1985年开始在《鄂州报》上发表作品,如今已在全国各级别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各体裁作品百余篇/部,并在小说阅读网开设了作品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