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不是进士出身,但他最后成为了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宋朝是文人的天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没有“文凭”的大老粗,坐稳交椅本已不易,而步步高升,成为宰相,领导满朝状元、进士出身的文人士大夫,则难上加难。据统计,北宋前后168年,共任用宰相71 人,其中进士出身64 人,非进士出身仅7人。吕端以非进士出身而历任两朝宰相,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一、足智多谋,稳妥谨慎
宋太祖兄弟五人,两个早亡,剩下赵光义和赵廷美两个弟弟。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坐上了皇位,赵廷美与这位皇兄的关系就陡然微妙起来。一方面,按照皇太后临终前确定的“金匮之盟”,赵廷美是下任接班人;另一方面,这位精明的皇兄又似乎不太愿意看到弟弟接自己的班,他想传位于子,对弟弟颇有猜忌。这层内心深处的想法,那群读死书、死读书的士大夫是不容易看不懂的,但吕端洞若观火。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太原,攻打北汉,拟安排赵廷美留守京城,赵廷美居然想接受,糊涂一时。外出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祸起萧墙,皇帝难道真的会让你留守?不过是试探罢了。当时,赵廷美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吕端是他手下的判官。于是,吕端赶紧向这位憨齐王说:“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宋史?吕端传》)建议他推辞留守之任,主动请求从征。赵廷美依计行事,请求出征,宋太宗果然同意,而且显得十分高兴。吕端的建议,既符合宋太宗的希望,又让齐王避免了猜忌,参谋得当,皆大欢喜。
此后一段时期,吕端出任过太常丞、蔡州知州、祠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端拱元年(988),宋太宗给吕端委派了一个重要差事,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作为大国使节,吕端谦和友好而又不卑不亢,大胆交涉而又严格谨慎,对于高丽王超越正常礼节性的馈赠,一律拒绝。吕端此次出使,既出色完成了任务,又保持了大国的使节形像,为后来出使者,树下典范。比如后来宋神宗元丰年间钱勰出使高丽,就始终以吕端的成例执行,“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宋史?钱勰传》)值得一提的是,吕端一行经海道回国途中,天气骤变,海上巨浪滔天,狂风大作,甚至把桅杆都吹断了,一船人大惊失色,慌作一团。但是,领队人吕端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安静地坐在船上读书,就像平时在家里的书斋一样,其沉着稳重,可见一斑。吕端出使高丽的出色表现,给宋太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吕端归国后,宋太宗当即授他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不久又重任为右谏议大夫。
二、智者一失,因故贬官
宋太宗九子,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宋太宗初立赵元佐为太子,因为在父亲与叔叔赵廷美的争斗中替叔叔说了一些话,在叔叔贬谪涪陵后,又设法申辩,受到父亲的责骂,忧惧成疾,一夜间疯了,这太子位置,只能重新选择。于是,次子许王赵元僖成了培养对象,宋太宗让他出任开封府尹,先让其历练历练。为了培养好这位宋王朝未来的君主,避免重蹈赵元佐的覆辙,宋太宗决定选择一位稳重可靠的人辅佐他,他选择了吕端,让吕端以右谏议大夫兼任开封府判官,吕端因此又成了许王赵元僖的幕僚。
然而,赵元僖亦是命运不济,淳化三年(992),赵元僖忽染怪病,在很短的时间内暴病而死,让宋太宗悲痛欲绝。后来,有人把赵元僖的暴毙归罪于他的爱妾张氏的专恣,震怒之下,宋太宗安排成立了专案组,就太子之死对相关人员追责,张氏被判死刑,左右亲吏处以杖刑,而吕端作为幕府人员,一直为宋太宗所欣赏,所以并未重责,仅降职为卫尉少卿。第二年,朝廷新设考课院(官署名,负责幕职州、县官的升降),重新调整干部,宋太宗召见了部分官员谈心。一些即将到地方赴任的官员以条件艰苦为由,泪流不止,颇有抱怨。轮到吕端对答时,他说:“臣先前辅佐秦王(赵元佐),没有监督好府内官员,贬谪商州,承蒙陛下不弃,随即提拔回京。后来许王暴病而死,臣实在罪责难逃,陛下又并未严惩,让臣仍在京任职,于臣来说,真是罪大而幸甚啊!如今,臣只要能得一偏远之州的副职就心满意足了。”而宋太宗却亲切地说:“朕自然是了解你的。”马上就让吕端官复原职,随即出任枢密直学士,刚过一个月,又提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决策层。可见,宋太宗不但没有因为赵元僖的事怪罪吕端,而且,早已把他当成了朝廷的股肱大臣在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