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将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在全球化的今天,纪念莎士比亚到底有何意义?为此,重庆青年报邀请了该研究会会长罗益民教授谈谈他的看法。 重庆青年报:罗教授,在您看来,中国读者对于莎士比亚的接受度如何? 罗益民:中国人喜欢和热爱莎士比亚,一方面标志中西方文明的价值已经为人类所共享,另外,也说明,莎士比亚是西方文明的一大亮点,莎士比亚已经是全人类的莎士比亚,而不只是西方人的。中国人可能有跟潮逐风的,但莎士比亚传给中国文化有用的成分,也为中国人恰当利用。 重庆青年报:中国人为什么要纪念莎士比亚? 罗益民:问这个问题等于问:中国人干吗要过圣诞节。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大文化现象,已经为大多数的民族、种族和语种所接受,有一个行业用语,叫做“莎士比亚行业”,迄今还没有第二个作家配得上如此高的待遇。莎士比亚是世界的,当然,也就是中国的了。 就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探索深度而言,有利于我们当今物质极丰富的中国和中国人对自己进行反思,其文化意义是深远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理解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欧洲文明,有利于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沟通和借鉴。 重庆青年报:目前重庆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罗益民:重庆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梁实秋、孙法理和李伟民等。现今我们有蓝仁哲、江家骏、李伟民等资深研究专家,又有高黎平这样的中年翻译家,郭方云和胡鹏这样的青年学者,虽说不能和北京上海在伯仲之间,但也难有其他地方可以比肩。 就世界范围而言,我们派送学者和学生赴英国、美国访学,我和李伟民副会长都是国际莎士比亚通讯委员会的中国代表,但是,我们虽然在国际上有学术交流,我曾经赴美国讲学,在国外也有论文发表,但还没有专著以英语语言形式出版。 重庆青年报:您认为国内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罗益民:我以为,首先应该加强对莎士比亚的了解,弄清莎士比亚的文体实质、语言和文化精神,提高译者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且有诗人、文学家具备的其他才智,加上正确的态度,才可以达到高端的境界和水平。 文/重庆青年报记者 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