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勤能补拙是良训,翰墨苑里写华章:专访著名书法家杨之和先生

时间:2014-05-26 16:49来源:中国访谈网 作者:张行方 点击:
杨之和先生,篆、隶、真、草均能自成其体,尤工真书、行书、行草,其真书结构扁平,神如宏钟坐佛,端庄凝重,气象雍容,既有魏晋风骨,亦见颜柳精神,颇得《倪宽赞》神韵;行草则行云流水,不阻不塞,顿挫委婉,方圆互济,似见“二王”风采。他的书法作品神完

杨之和先生,男,1941年10月生,曾用名顺河,字顺之,室名乐闲斋。中共党员,安徽定远县人,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系定远县政协第五届、六届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黄山电视之友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进修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滁州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定远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等。他是安徽省书法协会恢复活动后定远县首批入会的会员,又是中国硬笔书法联谊会会员,中国古代怀素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紫云名士碑林顾问。

杨之和先生,篆、隶、真、草均能自成其体,尤工真书、行书、行草,其真书结构扁平,神如宏钟坐佛,端庄凝重,气象雍容,既有魏晋风骨,亦见颜柳精神,颇得《倪宽赞》神韵;行草则行云流水,不阻不塞,顿挫委婉,方圆互济,似见“二王”风采。他的书法作品神完气足,用笔觉稳自然,书作流畅蕴秀,耐人寻味。

杨之和先生八十年代就受到我省著名书法家刘夜烽、葛介屏、方绍武等人指导,1987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三年时间,1991年又录取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学习,受到欧阳中石、康殷、李志敏、张辛等教授的教诲,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书法大展赛,并分别入选获奖,入册珍藏、报刊发表,勒石碑林和入编大辞典、作品集。

杨之和先生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全国书法作品展;入选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曲阜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入围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在首届“羲之奖”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金奖;在“国花杯”和首届“羲之奖”全国书法大赛中分别获金奖;在大同铁路分局职工书画大赛全国特邀参赛中获唯一一等奖;硬笔书法作品在新疆参加首届“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中获金奖;在湖北参加第一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山东烟台参加“国际硬笔书法家精品展”中获银奖。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徐州汉城盛典艺术大展中获三等奖;作品入选“95跨世纪当代诗书画印作品大联展”,1995年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时,入选“95跨世纪当代翰墨艺术家书画库”;作品被关东墨净池文物馆、浙江鸿运书画院、郑州中外名人书画社金陵印社总部、祝嘉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53023部队图书馆珍藏及全国多家馆藏;作品勒石于中国由国碑林、中国圣泉碑林元极碑林等全国多处碑林;有作品赴香港、澳门、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中日书法作品汇观》等多部辞书。很多作品分别在《书法报》等报刊、媒体刊发。还应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的《房地产开发报》题写报名。1995年出版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即把他的作品明码标价推向市场,每平尺润格价为1000元——3000元。

今年已届七十三岁的杨之和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定远人。象许多书法家的成长道路一样,杨之和先生也是得益于家学源渊,父亲对书法的酷爱深深地影响了他,从七岁起就开始操管练字,小学三年级老师就把出黑板报的任务交付给他。逢年过节的门对子、乡邻们办红白喜事的条幅、楹联,也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课外作业”。参加工作后,杨之和先生分在农资公司,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练字激情,每天都坚持读帖、临贴,苦练书艺,长此下去,字写得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领导慧眼识珠,没几年就把他调进县供销社,负责办公室的文秘、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了他的专长。

但是,杨之和先生从不对已取得的成就沾洁自喜。他始终认为艺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杨之和先生在对书艺美学进行探究精研的同时,更加注重书法的社会性、实用性、世俗性,并且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多年来,他应邀为各界人士包括普通百姓撰写了无以计数的中堂、对联等,全县有不少乡镇的机关、企业的招牌字,几乎都出自他的手笔。县塔山公墓和城内的一些私人墓牌作坊长期聘用他。一些顾主只认他的字,指明要他写。在石碑上用毛笔直接书写,难度较大,要展臂斜身,调整气息,笔力不济者,根本无法写出合格的书体,许多年轻的书法家都望而却步。为了满足顾主的心愿,慰藉亡者的灵魂,杨之和不在乎报酬多少,更不嫌跌“身价”。

全国不少书法同道向他索字,远的有齐齐哈尔、北京、山东、福建等,近的有滁州、淮南、合肥、蚌埠等,有的地方求他的字办收藏展。他还经常到当地驻军、学校、厂矿送墨宝,深受广大官兵欢迎,1990年春节,南京军区专门派人来给他拜年,感谢他为部队送去精神食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年逾七十的杨之和先生,正是追求书艺巅峰的成熟之际,两年前,因日夜临池不断,过度劳碌,生病住院动了手术,康复后,仍旧夜以继日耕耘在翰墨苑中,真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书法是祖国的国粹,杨之和先生为了能给他添光增彩,勤于耕耘是值得的。东坡有云:“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柳少师答穆宗问笔法亦有“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之语。故论人之书法必论其人之真伪、优劣、雅俗……书为心画,书如其人,有人品方有书品。杨之和先生道心淡泊,忠贞坦诚,其书焉能不传焉!

笔者采访结束离开时,杨之和先生又精神矍铄地走进自己的创作室,他还有几个比赛的作品需要精心准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服也,信也。

杨之和先生书体全面,尤擅行草,无论是用笔、结体和章法等可见的形体,还是作品的神采、气韵、意境等无形之物,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杨之和先生正值书法创作的旺盛阶段,既能师法传统,又融古铸今,加之深厚的学识、悟性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毫无疑问,他的书法艺术必将将迈向新的高度。

最后借助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赠与杨之和先生共勉: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顶一下
(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生活就是一个小品

作者:孙银芳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在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