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清,廉,刚,孝四字成就历史时空巨人包拯

时间:2012-11-25 19:22来源: 作者:牛友 点击:
1 历史的容器虽大,容量却总是恒定的,不会随着时空的堆垒而轻易扩容。时间在向前走,在这个看不见的容器里,有人客观地留下了,有人先大后小,有人先丰满后干瘪,有人很快消失不见,很少人能像包拯那样,在令人惊异地变大,以致成了巨人。一个巨人的产生背

  1
  
  历史的容器虽大,容量却总是恒定的,不会随着时空的堆垒而轻易扩容。时间在向前走,在这个看不见的容器里,有人客观地留下了,有人先大后小,有人先丰满后干瘪,有人很快消失不见,很少人能像包拯那样,在令人惊异地变大,以致成了巨人。一个巨人的产生背后,是多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发黄朽去,只在二十四史里留下干尸一样可怖的名字。
  
  说起包拯,还真得拎出时下的一个流行词语——“揭秘”——来用一下,论品秩,并不很高;论官职,并不很大,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却弄出如此风生水起的名声,令人称奇不已。他没有做过丞相,可戏剧里却一声声唤他“包相爷”;待制本是个虚衔,可舞台上高呼着的“包待制”,却让人感到那“待制”大得了不得;本是一个喜欢砚台羊毫的读书人,他的脚边却摆着三口铜铡……他的错位形象,活在小说,活在舞台,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两种不同形式的版本都栩栩如生,如果要在三百年宋王朝找出两个真正家喻户晓的人物,只要真正把投票权交到老百姓手里,怕要数包拯票数最多。岳飞是民族危亡时期的英雄,用血与火铸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包拯靠什么呢?我想送给他四个字:清,廉,刚,孝,不知能不能算作“揭秘”课题中得到的准确谜底。
  
  2
  
  谜底之一:清。清与明结伴,公生明,明是公的基石。包公是清官,能清,是因为他深知公心最得人心。包公在历史那双秋波里特别被钟爱,因为他有一双清明如镜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明察秋毫,洞悉幽微,如火如炬,能照破被时光尘封的冤情,能鉴洗种种诡计隔断的冤狱,在他的面前似乎没有沉冤难白的案情。有人说,这是他的神勇,他的智慧,这固然重要,可我觉得比这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心。古代社会,官员的眼里,小民如草,因此,草菅人命也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大惊小怪了。但是,在包公的眼里恰恰相反,百姓事大,天不可欺。包公敬侍百姓如天,他对历史有着深深的敬畏感,正因为如此,他才清澈如玉,才如此的魅惑着民众的眼睛。
  
  《宋史·包拯传》只记载了包公“断牛案”一例。这是个奇案。那时,包公刚刚任天长县知县,一个农民兄弟牵着一条牛来报案:牛舌头被人割走了。牛是靠舌头卷草才能吃草的,没了舌头,吃不了草只能饿死。包公察看一番,就对那兄弟轻描淡写地说,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吧。在宋代,私屠耕牛是犯法的。第二天,有人击鼓报案,说他的邻居把自家的耕牛私自宰杀了。包公升堂,问明情况,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兀那奸贼,为什么要割人家的牛舌头又来告人家?”告状人大吃一惊,乖乖地叩头求饶。
  
  包公神断的英明就从这惊堂木这咔嚓一响开始的,很多人对此惊叹不已。包公说,没什么奇特的,这分明是一桩因仇诬告案,以仇引仇,案犯就自动出来了。
  
  包公断案的神明,源自他嫉恶如仇,隐恶必发,惩恶必严,除恶务尽的廓清乾坤的宏图大志。扬善必须除恶,除恶才能让百姓在朗朗乾坤下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而这些,恰恰是人民最为期盼的。包公最懂人民,而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把正义的宝牢牢地押在包公的局上。于是,在艺术作品里,包公断了最棘手的《铡美案》、《乌盆记》、《狸猫换太子》等等案子,他顺带就有了“四大名捕”和三口铜铡的行头。这些案子史书无载,但是,却在百姓的口头津津乐道,久传不衰,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沉冤莫白,伸手求救,高声呐喊。
  
  包公,您虽然脸黑,我们也爱您!
  
  3
  
  谜底之二:廉。廉生威,戏台上官员出行时衙皂们的那一声拖着长音的“呜喂——”的喊喝,似乎只有包公才配使用,其他的官员的喊喝似乎是底气不足给自己壮胆的喊叫。当然,廉洁的官员都在那一声喊喝里名副其实,只是包公最配罢了!
  
  一个官员要能够做到廉洁,要有这样几根硬骨头挺得住。第一根骨头是甘于清贫,远离奢华,跟锦衣玉食形同路人,跟香车宝马襟裾不连。第二根硬骨头是不同流合污。官场的莲花也开在污泥里,有圈子,有队列,有利益共同体,有荣损一体化,不同流合污就表明你形单影只,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倒地而折。第三根硬骨头是独立的道德支撑和人格风范,他会在自己的灵魂走向和行事风格上如晴空一鹤,雪地红梅,春笋峭立。那个行走在千年间的包公一身都是硬骨头,是那霜风雪岩间卓尔不群的松柏。那个“峭直”的包公是遗世独立地的,所以,他敢于“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他敢于领着一家人过着如“布衣时”的日子。
  
  人天生是物质的奴隶,一个官员更是容易在这个奴隶脖子双脚上套上黄金的枷锁。天生万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很多人善用万物,很多人却跪拜在物质面前叩头不止。要抗拒住物质的诱惑,是要有一种神奇力量的。
  
  端州产名砚。端砚和宣纸、湖笔、徽墨皆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爱上它们,是一种天然的需求,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包公任端州知州时,却不带走一方砚,成为千古奇谈。
  
  过去,凡任端州知州的都会在上输朝廷端砚的贡品数量之外,搭车十倍以上地征集数量,成为阿附朝廷权贵的贿品,自己再贪占一些藏入家底,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包公上任后,随即废除陈规,不准多征收一块砚。百姓感激莫名,在他离任时,偷偷地在船舱藏下一块砚台做纪念。船行羚羊峡口时,不料暴风骤起,白浪翻卷,船只剧烈颠簸。包公不解,想自己一向为官廉明,怎么会在告别时江河不平?包公查明缘由,愤怒之下随手将那块端砚扔进江中,顿时风平浪静。随后,落砚处慢慢生起一片砚型沙洲。那块沙洲上,至今仍建成有“包公楼”,游人如织。端州,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
  
  一块文人案头用品,却被如此决绝地摒弃,没被物化的包公才得以精神插翅腾飞。
  
  4
  
  谜底之三:刚。无欲则刚,刚和欲始终在人灵与肉的一体上纠缠着,难以分割。对于包公来说,“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是他物质欲望的最小化,“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另一方面是他的欲望滔滔,他要把“王法”高高祭起,铲绝人间不平事,把邪恶奸佞等“牛鬼蛇神”踏为齑粉。从这个意义上讲,欲望的双重性,在包公身上走向两个极端。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身居高位,手握权柄,心怀正义感,那么将怎样对待这样集中情况呢?当平民作恶时,当同僚作恶时,当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为所欲为包庇罪恶时,你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我想,你一定会对第一种情况怒不可遏“该出手时就出手”,干净利落,绳之以法。对第二种情况呢?投鼠忌器,首鼠两端,放人一码,徇私枉法,通风报信,狼狈为奸,至少很难以拿出第一种类型的勇气勇敢来。那么,面对第三种情况呢?战战兢兢,三缄其口,曲意逢迎,助纣为虐,高呼圣明,最后保全自己。
  
  面对后面两种情况,包公怎样做的呢?
  
  “三司使”长官本是个像模像样的朝廷命官,管理着国家的财政。东京府有一个叫刘保衡的生意人开酒坊,蚀了本钱儿,欠下官府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无法偿还。时任“三司使”的刘方平下令逼迫刘保衡变卖家产,暗中指使人贱价为自己买下刘保衡的家产。对朝廷命官的巧取豪夺行为,身为谏官的包公极其震怒,措辞严厉地上疏参了刘方平一本,刘方平被罢官。
  
  刘方平在朝廷不算小官,可历史上不是名人,宋祁被赶下封疆大吏的宝座,包公更加绽放光彩。
  
  写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祁是北宋的才子,“兄弟同榜双状元”,名人,任过工部尚书,曾和欧阳修一起编撰新《唐书》,但生性奢靡,曾因“点华灯拥歌妓醉饮”两日,遭到他哥哥的斥责,仍无悔意。在四川任职时,更是奢华糜烂,每顿饭不少于三十六味菜,蓄养三十二名侍女供其享用,平民家女子稍有姿色,必纳为小妾。满朝议论纷起。包公对宋祁的官德甚为不满,多次上书朝廷,严厉抨击他的丑行,直至朝廷罢了他的官职。
  
  包公的眼里揉不下沙子,视公敌为私仇。他战斗的旅程中,没有跋涉不过的高山激流。他斗争意志的坚决和韧性,成了他检验生命硬度的磨刀石。他曾力参任弁,使这个滥用职权、让兵丁为自己干私活的汾州知州被发配千里之外。他曾七斗王逵,把这个很得皇帝信任却是百姓的“阎罗州官”拉下马。他参奏时总很忘情,慷慨激昂之际甚至把唾沫星子溅到了皇帝的龙袍袖上。他甚至不认为“强词夺理”是个贬义词,对皇帝的袒护和处罚不到位,毫不让步,连皇帝也不得不苦笑着为了法律而对他“让步三分”。
  
  张尧佐是皇帝宠信的红人张美人的伯父,凭着侄女的走红而任总理国家财政的三司使,接着加封他为节度使,进而升任宣徽南院使。包公认为,张尧佐是个无能之辈,滥加重用只会误国误民,因此,他每升一次官包公就参奏一次,一次比一次激烈,弄得皇帝为一个美人在满朝臣子面前抬不起头,不得不以治理“庸懒散”的名义,罢了张尧佐的官儿。
  
  一个通体透明的“黑包公”,有时在皇帝的眼里就是他的镇朝之宝。
  
  5
  
  谜底之五:孝。百事孝为先。科举选士之前,从汉代到隋朝,国家选拔人才“孝顺亲友”的“孝”一直是第一标准。孝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是根深蒂固的基石。孝是成功人士的第一级台阶,向上的第一块砖石,国人始终把它作为衡量人的重要尺度。在科举时代,包公用行动把孝文化忠实地演绎得淋漓尽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格萨尔王:藏族传奇史诗

作者:阿来

一千多年后,一个说书人,牧羊人的后代晋美,踏遍格萨尔王的土地,传唱格萨尔王史诗,并且追寻传说中的格萨尔王遗留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