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焚身为报
江南有个和尚来到皇城,叩请宋太宗拨款修建浙江天台县国清寺。工部官员拒绝接受。这个和尚当众发誓,若是寺庙修成,自己愿意焚身为报。工部官员看和尚如此说话,不敢隐瞒,禀告宋太宗。宋太宗亲自接见了这个和尚。在大殿上,和尚再次赌咒发誓,承诺只要太宗皇帝拨款,那就愿意献身佛祖,为太宗祈福。宋太宗当场答应拨款,但命令宦官卫绍钦跟随和尚前往督查。宋太宗交代:“一切了解之后再回来。”
卫绍钦带着皇命来到国清寺。有着皇帝诏令,有着钦差监督,各种款项按期到账。不出半年,整个国清寺翻修一新。竣工典礼当天,卫绍钦让官兵在庭院中放了一堆干柴,让和尚兑现当初的承诺。那个和尚当初或许是真心愿意献身礼佛,或许不过是搞个噱头换取布施,总之,到了今天,和尚不想死了。和尚跪下百般哀求,并且表态,希望能够让他再次前往汴京,向太宗皇帝谢恩之后再自焚。卫绍钦大怒,这不是明摆着糊弄人吗?卫绍钦一声令下,众官兵挺着长戟,把和尚逼入火堆。和尚在烈火当中哀号许久,才凄惨死去。
卫绍钦回到汴京皇城,告诉宋太宗:“臣事已了。”宋太宗也不多问,点头而已。对于太宗来说,维护皇帝的威权,维护君臣的信义,远比一个和尚的小命来得重要。
2、晚节不保
宰相王旦一生节俭,衣服一穿多年;同僚妻妾成群,可王旦依然是老妻一个。宋真宗大搞封禅,担心王旦反对,于是想从生活上笼络王旦。宋真宗找来王旦的两个儿子,命令二人限期给自己老爹找几个小妾。王旦的儿子很尴尬,可是有什么法子呢?这可是皇帝亲口下达的政治任务呢。当儿子把三五妙龄女子带到王旦眼前,王旦哭笑不得,可又不能对抗皇命,只能让小妾们留下。
太宗朝宰相沈伦去世,家道中落,子孙不得已变卖家产。那些都是昔日吴越国王赠送给沈伦的奢华用品。宋真宗让人以远低于市价的标准卖给王旦。王旦皱着眉头接受,还说:“我家里怎么用得上这个呢?”可是,几个小妾来了没几天,王旦的防线就陷落了。给这个小妾添个梳妆台,给那个小妾加个屏风。没几天,王旦家就大变样,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王旦还找来两个儿子,询问:“当初那些沈家的东西,现在哪里还能买到呢?”没过一年,王旦就因女色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去世了。
最初王旦不过是碍于宋真宗情面,不得不接受小妾和奢华用品,可一旦过上了“性福生活”,稍有放纵的王旦就逐步迷失。一生严谨的王旦,也难免被后人嘲笑晚节不保。
3、门庭清静
王曾在宋真宗末年、宋仁宗初年拜相。王曾为相公平严正,律己极严。其他宰执家中经常门庭若市,可王曾家却常常门庭冷落。宋真宗去世之后,因为王曾反对章献太后刘娥过多干预朝政,被刘太后嫉恨。可是,刘太后一方面厌恶王曾,另一方面却又敬重王曾。当鲁宗道和吕夷简刚刚成为副相,参与大政的时候,两人的妻子入宫拜谢刘太后。刘太后就特意交代两位夫人:“你们回家各自告诉自己夫君,王相公在政府多年,始终如一,先帝因此看重王相公。希望你们两家要以之为楷模。”
仁宗亲政后,王曾去世。别家宰相去世,子女入宫谢恩时大都会抱怨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以此索要官职。可是,王曾的妻儿入宫,却一个要求也没提。宋仁宗不禁感叹:“王相公家中并不觉得冷清呢。只因王相公当国的时候,门庭也清净肃穆。”仅就律己一点,王曾就值得后人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