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时评杂谈 > 影视热评 >

《灵魂的四段旅程》:给出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和态度

时间:2011-12-09 00:04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不开灯 点击:
其实,《灵魂的四段旅程》并没有为“生命的意义”这一永恒命题给出答案,但它却给出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和态度。相比于《生命之树》里头那种基督教式、有偏向性的“信我者、得永生”,《灵魂的四段旅程》予人的是更为开阔的胸襟,如同老庄思想一般地提示着,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来。”《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灵魂的四段旅程》是2010年的一部意大利电影,是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法尔马提诺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不过,“剧情长片”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不太精准,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灵魂的四段旅程》没有剧情、也没有对白,单纯由四组看似独立的观察影片组成,更像是一部短片集或是纪录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又剧情丰满、对白丰富,讲述一段生机盎然的生命故事--这种矛盾的理解结果,其实正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出色的地方。有人将《灵魂的四段旅程》称为意大利版的《生命之树》,但我个人觉得,《灵魂的四段旅程》透过更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更为朴素和更为开阔的生命观,无论是在意境上还是手法上,都比《生命之树》这部获得戛纳影展金棕奖的作品更显出色。
  
  ■内容与视角
  
  《灵魂的四段旅程》的内容很简单,先是一个住在乡村的老先生每日靠放羊和出售羊奶为生,老先生在死去后,一只小白羊哇哇坠地、来到人间。这只小白羊在一次放牧的过程中从羊群中走失,开始在森林里独自徘徊。春去冬来之间,小白羊栖息到一棵大树底下并终结生命于此。这棵大树后来被村里的人砍下,运到村里作为祭典活动之用。祭典之后,大树就被人们砍成木头运到木头堆积场。这些木头后来又被拿去熏烧成为木炭,烧成的木炭则被分送到村里的各家各户。
  
  如果从人的视角、从一般剧情片的角度来观看这部影片,可能既看不到完整的剧情、也看不到可以感动或思考的故事。但是如果从“生命”的角度切入,便立即能产生非常具体的体悟。有人说,《灵魂的四段旅程》是基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论。毕达哥拉斯派主张,人是有灵魂的,而且灵魂会轮回转世,在人、动物、植物、矿物这四种生命形态中循环重生。但我认为,《灵魂的四段旅程》虽然以这一灵魂论为基础,以生命的四种形态来看待万物,但在理解和诠释上则不限制在简单的灵魂转世上头,内容中所涉及的四段旅程,更可以看做各自独立的生命历程,从天地的视角来感受万物生命的消长。
  
  ■镜头语言与叙事方式
  
  虽然说《灵魂的四段旅程》是以“天地万物”如此宏观的视角来观察生命的起灭,但这部影片完全没有落入宗教式崇高、但却又狭隘的精神感召与呐喊。这部完全不依托语言对白来表达创作者想法和观点的作品,完全借由宏观与微观镜头的切换,借由叙事主线与支线的隐微交错,让生命本身来感动生命。
  
  影片画面主要是由中远距离镜头和近距离镜头两类组成,其中远镜头主要呈现的是一种疏远、不带感情的观察视角,但这样的视角却又透过细微的镜头移动和转动,传递出一种好奇和关心的态度,仿佛天与地正静静地看着老先生、小白羊、大树、木炭在时间长河里的变迁。而这四个生命、四种生命形态的消长与变迁过程,便构成影片的叙事主线。
  
  沿着这条叙事主线,由于四个生命主体都置身在简单重复的场景和作息之中,隐隐间给人一种无趣、卑微且不由自主的生命状态。例如老先生年岁已大且身体虚弱,独自过着简单甚至贫困生活。老先生每日早晨起来便去放羊,回来后会去村里送羊奶,顺便去附近的人家领取一种草药粉。再次返家之后,他会将捡拾来的浆果放在锅子里。到了夜晚,他脱去层层外衣、饮下草药粉后便就寝。影片透过固定的场景、固定的镜头位置和角度,呈现出老先生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
  
  直到有一天,老先生在放羊的时候到草丛中排便,不慎将草药粉给掉落。夜晚就寝时,老先生四处找不着这草药粉,只好急忙忙地出门去索要新的药粉,但因为所有人都已经入睡、无人应门,老先生最终只能颓然回家。结果隔天早晨,老先生没能准时起身,不久竟然就在床上断气死去。与此相似的是,小白羊的突然走失、大树在茂密森林中被看中并砍伐、木头被人们送去熏烧成为木炭,都给人一种天地无情、生命无常的伤感。这便如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然而在叙事主线之间,是那些不断岔出的近镜头,当这些镜头扫向这四个叙事主体之外,看进不为人知的世界时,却突然给人一种生命的感动。就像老先生在草丛中排便后匆忙离去,镜头突然带向那个草丛,画面中出现了那个被老先生掉落的草药粉纸袋,但除了这纸袋外,还有一大群忙碌地赶来搬运纸袋的虫蚁。而当老先生隔夜卧病在床、未能起身时,牧羊狗儿跑到路上朝着村里办活动的人群吠叫,害得他们在匆忙间忘记拉上货车的手刹,结果货车撞破羊群的围篱,羊儿四处乱跑,其中更有些羊儿跑到老先生家里,将他盛放浆果、悉心捆绑以防虫蚁偷吃的锅子给撞下桌子。
  
  这一切一切来回切换和延伸的微观视角,呈现出的是天地间的生生不息与福祸相依,是超脱个体与短暂生命的宽阔胸襟,是“佛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中现大千世界”的世界万象。从个别生命的角度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此生成就了些什么、在于此生得到了些什么,而这一切往往必须待到盖棺时方能论定。如果在即将离去之时,人生总体是丰衣足食且幸福安乐,并且,或是积攒了财富、或是成就了功名、或是子孙绵延,则可说生命有所意义,否则便是虚度生命的人。然而,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悠悠的岁月长河里,生命意义无差别地存在于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事物里头。
  
  ■生命的意义
  
  在人们眼中看来,老先生的生命卑微且无意义,而他掉落草药粉更是不幸,造成他的生命嘎然终止、荒诞而逝,然而在天地岁月的眼中,因为老先生牧羊,村人们才得以获得羊奶滋养身体,老先生掉落的草药粉和浆果,则生养了更多生命。至于之后小白羊的走失,虽然没能因此安养天年、产乳给予,但牠的身体却又生养了大树和无数寄生在树上的生命,而大树的被砍伐和熏烧却也成就不同的生养。这正如《新约圣经》上所说的: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来。
  
  自古以来,“生命的意义”便是人们汲汲营营、不懈探讨的议题,无数哲学家都想找出人生在世、生来死去的目的所在,想由此总结出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更由此衍生出种种神学,提出来生和灵魂的概念,以解脱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虚无。不同于西方的古典哲学思想和各种神学思想,《灵魂的四段灵魂》采取老庄式的宏观生命观,跳出以“个人”、乃至于以“人”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从天地的角度、从众生平等的角度,来观察和体现生命的意义。
  
  《灵魂的四段旅程》全片都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任何对白和配乐,时时回荡耳边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老先生身上的铃铛声、牧羊狗儿的汪汪叫和小白羊的咩咩叫,整体色彩和调性是自然、美好且祥和,有人用“诗意的镜头”来描述,不过因为这几个字不仅概念模糊且已经被用滥,不如就简单地说是影片里头人事物的宁静与不做作、森林田野的开阔、各式景致里头饱和且自然的明艳色彩、以及镜头与画面那不疾不徐的推进和切换速度,给人一种内心澄净和放松的感受,完美地呼应影片的宽宏主旨和超然氛围。
  
  其实,《灵魂的四段旅程》并没有为“生命的意义”这一永恒命题给出答案,但它却给出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和态度。相比于《生命之树》里头那种基督教式、有偏向性的“信我者、得永生”,《灵魂的四段旅程》予人的是更为开阔的胸襟,如同老庄思想一般地提示着,人们眼中看到的幸与不幸、生与死,都只是天地运行的一部分,幸与生有其意义,不幸与死也有其意义,而这样的意义却又只是一种短暂的和相对的概念,既不是永恒不变、更不是颠扑不破。若要深究,个体的生命或许没有绝对性的意义,但“生命的意义”又何尝不是一个无意义的提问?豁达和超然,用心感受生命,或许比苦苦追求生命的意义更有意义。
  
  (来源: 不开灯的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