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时评杂谈 > 影视热评 >

关于电影《赤壁》的几点断想

时间:2010-03-06 22:53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午睡の小王子 点击:
一、关于历史与篡改 历史从来都没有真相,所有的事从发生那一刻起,真相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当事人都无法辨认的事,我们更无从知道。而所有的历史都只不过是哪些过去的投影,难以避免变形,即使是最 接近本体的一个,影子毕竟是影子,它都不可能成为真实。

一、 关于历史与篡改

历史从来都没有真相,所有的事从发生那一刻起,真相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当事人都无法辨认的事,我们更无从知道。而所有的历史都只不过是哪些过去的投影,难以避免变形,即使是最

接近本体的一个,影子毕竟是影子,它都不可能成为真实。

戏剧是什么,简单来说是一个故事或者一些故事的集合。而电影是什么,它就是戏剧的延伸,利用哪些光和影来制造的幻象,通过人的心赋予这些故事这些人物感情。

传说,人类的灵魂是不完整的,所以人类的灵魂无法自由沟通,心灵渴望融合而心与心之间的壁垒使人互相独立地存在。

其实,人类寻找一个载体将自己的主观世界投影在物质世界,从而实现感情的沟通、传递、共鸣。传说、神话、戏剧、文学、电影……这些就是载体

所以电影的任务其实是唯心的,如果感觉对了,哪里来那么多细细碎碎的喋喋不休?哪里来这么多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历史没有真相,电影也不是要探讨历史,何来所谓篡改?

二、 关于继承与颠覆

故事如果是一个旧的故事,人物和情节会定型,但是难道就不会变吗?要知道,我们是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何况人天生就是喜新厌旧的,如果某个事物已经盖棺定论,人就会失去兴趣。但是人也是先入为主的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有的继承又有变异,才能保证物种的生存意义,而每个个体生存、繁衍的意义不就是为了继承与颠覆?

而人类的心也是矛盾的,既希望改变,也害怕改变……

如何在继承与颠覆中寻找平衡点是永恒的话题。

三、关于观念与价值观

人的观念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用一个一个世纪来考察人类走过的足迹每次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激烈的是人的思想。我们的观念与价值观是无法与古人沟通的。

在一百年前的人绝对无法忍受我们当前最保守的价值观,而当你真正体验到过去的种种,也许你会无法止住呕吐,经常有人幻象回到过去经历一翻惊天地泣鬼神的冒险。如果真能这样奉劝各位打消这个念头,因为九成会被钉在十字架上烧成灰烬。

现如今,人们的观念与价值观还会和过去的人一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过去认为是美德,现在成了陋习

过去认为是美好,现在成了丑陋

过去认为是天经地义,现在难免成为荒唐

我们已经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距离的,如果希望通过电影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但是语言不通,相信唯一的办法是将古人的话语翻译成现代的语言。

同理,我们必须替设置在光影世界中的古人植入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情感,而这些演绎故事的主体才能起到沟通灵魂的作用。

710日,期待已久的《赤壁》将会在全国范围公映,不是广电审查员,也无缘试映会,此刻的我尚未能一睹风采,而只能在这里发出断断续续的幽思

电影本身已然是定局,在这里还是要谈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赤壁》要勇于“篡改”。

《赤壁》说的是故事,而不是历史,而且题目是《赤壁》,不是《三国演义》不会也不应该背上所谓“篡改”的罪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三国,今天如果创作人员展示的三国与各位看官私底下的想象有所出入,是正常现象,大可将注意力多多放到电影本身,电影是偏向感性的,不要单纯用头脑来看电影,试着用心来看电影。

相信上映后一样会有许多的声音直指篡改,希望当初制作时,没有因为害怕批评而绑住手脚不敢施展。

第二,除了能够重现经典以外,还希望看到一些新意

从人物到剧情,三国的故事流传的千百年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继承与颠覆,而这次将它搬上银幕,一样是必须对前人的故事有所继承,有所颠覆。

曹操一定要自私多疑么?难道就不能胸怀天下?

刘备一定要仁厚老实么?难道他就不能阴险,就不能虚伪?

孙权一定要优柔寡断?不能胸有成竹?

诸葛亮就一定披头散发,登坛作法么?

周瑜就一定自始至终被诸葛亮压住么?

诸如此类......

是不是一些原来留空的地方能够填补一些内容进去?

有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是有新的说法

第三,希望可以改得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有人问,这三国演义有不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地方么?这个问题在上文已经解答过了。看看西方人,人们心中地位崇高如圣经故事(注意是圣经故事不是圣经),改编成电影的时候一样动手术修饰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如《埃及王子》。

而窃以为,在三国中很多故事现在听起来不通情理。

不想看脸谱般生硬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中就要更有人文关怀一点,希望《赤壁》能使人物回归人性。卸下浓浓的状容,摘掉面具,不要将某某人神化,也不要将某某人妖魔化,不是有皇室血统就分外高尚,更不会因为是某某王的多少重孙就备受爱戴,那是统治阶级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

例如刘备逃难,人民就肯烧掉自己的房子徒步跟随?就肯割人肉救助?对于艰难生存的黎民百姓,如果不是有人拿刀剑逼迫,谁会情愿?而这个人会不会就是刘皇叔本人?

如果能将这些有失偏颇不合情理的地方改一改,应该会更有欣赏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