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时评杂谈 > 影视热评 >

《朝圣之路》: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

时间:2012-01-03 23:21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大花猪 点击:
片尾四个人来到海边终点,面对浩瀚的大海,顿悟。原来生命本身就是无,就是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就是“大道甚夷”,就是“道法自然”,生命之道并没那么复杂,只是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道路而已,只是遵循它自己的法则而已。人因此变得宽容,这四人从此也就不再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勇敢的心》台词
  
  我以为,片名译成“道”应更贴近原意。TheWay的本意就是“道路”。在中国,“道”,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本义:从头开始行走;启程。由此引申,道也作宇宙根本的表述,宇宙就是从开端向末了发展的一个过程。
  
  为什么走朝圣之路?这是电影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信徒朝圣,无外乎是为了忏悔、赎罪,从而祈福,目的在祈福,但过程却是受苦,整个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较劲”二字。不仅仅朝圣如此,人生也如此。每人都追求幸福,追随理想,暮然回首时却发现毕其一生于较劲之中,既不幸福,也不理想。片中四人的生命都陷在各样的较劲之中,他们是我们的缩影。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接不接受,人生就是pilgrim——“Youdon’tchoosealife,youlivealife.”你没得选择。既然这样,我们为何而活?
  
  对于这四个不同的主体,这一路的感受完全不同,收获也迥异,换句话说,这一条道对这四人而言是四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其实这条道就是一条道,他们走的是完全相同的一条道,一样的人和事,一样的村庄和景色,难道不是吗?生命之道与朝圣之道一样,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以为殊途同归,实则同途同归。用康德的认识论来看,这条道如所有事物一样包含“物自体”和“表现”两层属性,“物自体”不是人所能认识的,我们能认识的只是“表现”,所以不同的主体看到了不同的表现。但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又为我们构建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使我们能对事物形成有限的普遍认识,这也恰恰限制了我们对事物本身的认识。所以,人不要去妄想通达绝对的真理,生命真谛即便存在也不可能为人所知悉,历史真相即便存在也不可能为人所了解,这就是人类终身纠结的原因所在,也是以往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在,也是为什么人类需要宗教的原因之所在。然而,正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受到限制,即并不是一切都在先天认识形式的限制之下,自由才成为可能,又因为自由的存在,道德才成为可能,自由意志才成为可能。人类的理性实践因此获得自由。《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也有此意,所谓宇宙的本源——“道”,是无法言说,是人类理性所难以企及的,但“道”是可得的,所以有“德”,我们得到的虽然只是道的表现,但足以引导人生的实践。“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其实很平坦,也很普通,很平淡,以致人们往往不以为然,而独好曲里拐弯的小径。因此,即便有“道”有“德”,我们仍能把世界搞得一塌糊涂、世风日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片尾四个人来到海边终点,面对浩瀚的大海,顿悟。原来生命本身就是无,就是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就是“大道甚夷”,就是“道法自然”,生命之道并没那么复杂,只是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道路而已,只是遵循它自己的法则而已。人因此变得宽容,这四人从此也就不再纠结,该抽烟的还抽烟,该长肉的还长肉,该放下的就放下,该纠结的还纠结,这是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这样看,这电影还是偏于宿命。虽然它提出人为何而活的问题,但它却似乎没法给出答案。
  
  在我看来,人生似乎应该有更积极的一面才对。生命之道“道法自然”,也即遵循它自己的法则,这已是宇宙的最高境界。人的意志和道德也是自由的,虽然人的肉体必须服从于自然法则,但人的理性只服从于它自己的法则,自己为自己立法,这也是宇宙最高的境界,也是上帝赐予人的最高贵的秉性——“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圣经》创世纪)。也许你无法选择命运,但在实践理性上,你和你走的道路是可区别的,不管命运如何,环境如何,你只管遵循自己理性的良知,尽量做一个简单的人,一个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人的意义就在于此。“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真正活过。”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