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学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
1月26日正逢农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对于作家出版社来说也正是一个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从此日起,出版社告别了历时58年的事业单位生涯,启动转企改制的历史车轮。回顾作家出版社近年来的不俗成绩,展望出版社转企后的市场前景,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表现出十足的信心。
坚定地走文学精品道路
1953年成立的作家出版社与新中国一起走过披荆斩棘的风雨历程,也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与辉煌——连年在全国文艺出版社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获得各种图书奖近五百余种;“文学新星丛书”、“重温经典”长篇小说系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等文学品牌享誉文坛;巴金、王蒙、季羡林、铁凝、贾平凹、二月河、王安忆、莫言、张平、张抗抗、周梅森、余华等众多当代名家名作通过作家出版社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作为中国出版业的著名品牌,作家出版社此次转企改制受到海内外的瞩目。
2010年,作家出版社和业内同行一起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国内各种生产资料特别是印制成本大幅增长、纸介图书市场受到数字出版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使得国内传统出版业普遍呈现下滑势态。而作家出版社却“逆流而上”,在2010年转企改制工作占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出版新书775部(套),全年发货码洋2.3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12%,向国家缴税1350多万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30%。何建明表示,在国内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2010年,出版社能够实现三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实属不易。这体现了出版社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将这些成绩归功于出版社坚定不移地走文学精品道路的战略思想,并将其作为作家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
在文学图书普遍遭受冷遇的市场现状下,已转型为企业的出版社为什么还要坚持“押宝”在文学板块上?何建明认为,我们就是要给予文学应有的尊严、应有的社会价值。当下很多作家殚精竭虑创作出文学作品,稿费较之其他领域图书显得十分微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出版社的问题,比如说张炜的十卷本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换成别的出版社十有八九不敢出,因为怕赔钱,而我们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投入巨资出版此书,担当的就是“为作家出书,出作家好书”的责任。《你在高原》的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作家出版社对当代文学的一大贡献。我们将继续做好它的营销与宣传。
作家出版社的魄力与责任感也收到了回报。根据最新的市场销售情况看,《你在高原》已有不错的业绩。何建明介绍,十卷本全套半年内已销售8000余套,2011年预计可销售到20000套,这也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他说,文学原创作品是整个文化产业的上游产品和核心力量,牢牢掌握这些资源,我们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旗舰,立足于广大的市场。
记者还了解到,作家出版社2010年推出了席慕蓉的《时光九篇》《无怨的青春》、关仁山的《麦河》、冯骥才的《乡土精神》、秦文君的《孩子,妈妈一定有办法》、叶辛的《客过亭》、王海鸰的《成长》等一批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收到了预期中的不错反响。余华的《活着》、严歌苓的《小姨多鹤》、杨红樱的《女生日记》、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等常销书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市场份额,单书总发行量都超过了50万册以上。何建明说,在当代,能真正在读者中产生一些影响的文学作品,每年也就二三十部,而作家出版社2010年这类有影响力的作品至少有十来部,有的在图书排行榜上常居一席之地。这一成果彰显了作家出版社在全国文学出版业的地位。文学精品的诞生和呈现一定气候,不仅是作家的事,也饱含着出版者的辛勤与汗水,甚至还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