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对于作家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作家一旦获奖,就意味着获得官方的嘉奖,成为“几个一工程”、文化兴市、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政绩。获奖者将获得一连串令人咋舌的官方奖励,在杭州这样的沿海城市,往往会奖励价值以百万元计的一套“人才房”、进入当地政府的名人堂,更何况还有丰厚的市场回报。
今年“茅奖”,浙江作协提名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此举引起很大关注。在很多人眼里,《盗墓笔记》是网络写手的通俗文学,根本登不上中国文学最高奖的辉煌殿堂。这实在是对文学一词的误解。
按照汉学家浦安迪的理论,中国没有出现西方意义上的小说,即novel。西方小说的谱系非常清楚:史诗-罗曼司(传奇)-小说。而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史诗。中国小说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民间通俗文学,一是文人创作。
小说,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文明的主要载体,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在西方一直重要的原因。小说在中国不过是历史之余墨,虽有明代四大奇书和清代两大奇书等文人小说的出现,但本身并不承载文明与启蒙。小说在中国通常就是用来消遣的东西。
我们把中外小说稍作比较就会发现,中国小说跟西方小说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试想,如果每个民族都拿出一个在文学史上立得住的人物,英国人推出哈姆雷特,法国人推出冉阿让,俄国人请出安娜·卡列尼娜,美国人抬出推销员威利·罗曼,中国人最可能推出谁呢?
有的人整天写长篇小说,以为是创造史诗,其实很可能是白忙活。事实上,《故事会》从血统上讲可能比《当代》《收获》更接近于中国正统文学。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文学奖应颁发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带有理想倾向的出色作品”的作家。在瑞典原文里,“idealisk”含有“理想主义”的意思。尽管屡受争议,偶尔错勘贤愚,诺贝尔文学奖还是有原则和标准的。
按照官方说法,茅奖颁给符合两个标准的作品:1、思想性,要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2、艺术性,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如果《暗算》符合这两个标准,那么《盗墓笔记》显然更符合。《盗》在线上线下有上百万读者,绝对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那么多人翘首期盼它的第八部,足见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如果《盗墓笔记》能够获奖,这会是茅盾文学奖多年来第一次实至名归地颁给受众最广的“文学”。另外,茅盾、鲁迅文学奖存在幕后操作的说法一直在坊间盛传,如果此奖颁给南派三叔,这种传言将不攻自破。因为谁都知道,一个网络作家不可能有多少人脉,也不可能有渠道给评委送礼。既能取悦于读者大众,把桂冠授予真正热门的文学,又能为自身正名,“茅奖”评委们会不会顺水推舟呢?
(作者为知名文化评论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