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读后感:从《平凡的世界》里感受到的不平凡

时间:2015-04-01 14:38来源: 作者:博华 点击: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一直以来我十分喜欢路遥的作品。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上世纪的那段青春岁月里的奋斗生活。由于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这代人的艰辛付出与艰苦奋斗通过路遥的作品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一直以来我十分喜欢路遥的作品。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上世纪的那段青春岁月里的奋斗生活。由于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这代人的艰辛付出与艰苦奋斗通过路遥的作品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性的反思。虽然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浪漫主义兼具理想主义的精神还是激励我们积极有为,没有成为沉沦的一代,而是作为奋发有为的一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了我们的聪明和才智。

与共和国同龄的路遥是一个生活态度很严肃的人,他天生是一个写作不要命的人,为了自己钟爱的文学事业,不惜透支生命,全力以赴,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为我们捧出了一部部令人感动的作品和一段段充满生命温度的文字。路遥的生命历程虽然短暂,并且也算不上一位高产作家,但他留下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精品力作。路遥以超越功利的心态和纯洁善良的心境对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挖掘,带着他对文学追求特有的那份执着,在创作道路上付出超人的艰辛,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化作一片纯洁的精神桃花源,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确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并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十年磨一剑的辛苦,才使我们看到了作家在鲜花、荣誉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中国传统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文学创作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鲁讯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路遥的文学作品以宏大的叙事,浓郁的史诗风格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在中国当代文坛耸立起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路遥从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正如《痛悼路遥》一文中所写的那样:“计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拼命工作,玩命写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他所热爱的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基本的特征。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他所熟悉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这让他的心理始终徘徊、纠缠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里。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反思人生。

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和洋洋一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让我对作者路遥其人感到钦佩的同时,也表示深深的同情。这位当代作家年仅42岁就倒下了,显然这与他呕心沥血的写作状态息息相关。这样一位把自己写死的伟大作家,如果在天堂里看到自己的作品流芳于世,并被拍成了电视剧,想必也会深感欣慰的。路遥的作品,尤其是《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心灵成长。这部凝聚了作者巨大心血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受到编辑的认可,曾经遭遇两次退稿。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征服了亿万听众的心灵,才让编辑和评论家们不得不去重新反思自己的价值判断。《平凡的世界》是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当代小说之一,并被人们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在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宫斗剧、偶像剧、庙堂大剧。抗日神剧的当下,一批有良知的电视人怀着崇敬之心,选择这部关注土地、回溯历史的经典名著,并将其改编成电视剧。该剧一经播出,没逞想收视率一路飘红,成了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引起亿万观众的思想和艺术共鸣,让人们在一种怀旧情绪里,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平凡的世界》通过宏大的叙事,全景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一帮年轻人的生活与奋斗历程。在那样一个比较看重阶级和出身的年代,农民子弟、地主出身、干部、城里人……这些身份符号便成了剧中人物的标签和个性。孙少平的自卑、自尊、自怜是其身上的主要特点,并伴随着他在爱情、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作出同样的选择。这是身份赋予的个人的生命,从天而降的,无法改变,而且不仅仅是那个年代,即便是社会如此开放的今天,孙少平似的人物照样屡见不鲜。同样,我们可以把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中找到一一对应。也就是说,虽然《平凡的世界》讲的是那个年代的事情,但人物的性质和境况非常具有当下性。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苦难版的《奋斗》,或者沉重版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说来说去,这依然是一部青春片,只不过这里的青春没有当下年轻人为了实现自我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所顾忌产生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当下年轻人喜欢口口声声追求自由,整天喊着要让梦想照进现实,认为青春就是释放,就是站在台上唱一首歌等待着导师转身。但就在三十几年前,那时的年轻人还在为怎么活下去而努力,还在为自己贫穷的身份而深感自卑。当然,电视剧的主题并不是要让大家忆苦思甜,满脸带泪。只不过在提醒当下的人们在虚妄青春的同时,回头看一眼,以便确认自己没有偏离生活的正常轨道太远。老实说,《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拍得不错,画面精致,故事流畅好看,一帮新生代的实力派演员们也为本剧增色不少,拍出了新的质感。从前不久流行的《平凡之路》到这部《平凡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出,“平凡”作为一个概念已经逐渐走向主流,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提倡的“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完全不一样。追求平凡没有错,追求发达也很正确,任何事情都不要矫枉过正,追不追求全靠自己,平不平凡都是注定。

《平凡的世界》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之所以受人追捧关键一点就是作者和创作人员有担当的生命情怀。虽然市场经济将人们的传统观念冲击的支离破碎,金钱至上的理念也早已被人们接受。但人们精神需求的多元化还是让人们看到了这部作品当下的时代价值。中国老百姓骨子里所具有的纯朴、善良、勤劳的那种品质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通过一群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唤起了人们内心的良知,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物质需求并不是人们生活的全部。当前光怪陆离的现实,让不少人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一种极度的精神空虚让不少人失去了幸福感。《平凡的世界》里那种贫困的物质生活不值得提倡,但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们内心世界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那股热情,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动力却是我们当下的人所缺乏的。那段充满艰辛的奋斗历史对习惯了幸福生活的我们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正是《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的不平凡之处。尽管现在早已不是一个政治至上的年代,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追求让我们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有了一个更大,更广泛,更自由的思考空间,但无论什么时候善良、平等、自由这些基本的生命价值永远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元素,这也正是小说问世以来,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热切捧读,成为中国文坛无可争议的畅销书和长销书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人们所推崇的永恒元素在路遥的笔下散发着的昂扬的奋斗精神和闪耀着温暖的人性光芒,这打开了千万青年人精神世界的大门,成为底层普通劳动者面对苦难坚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灯塔,传达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脉相传的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

顶一下
(10)
71.4%
踩一下
(4)
28.6%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空山:藏族村庄毁灭的开始

作者:阿来

那个疯狂迷乱的时代来临前,单纯明亮的孩子格拉孤独地死去,这只是森林中一个普通的藏族村庄毁灭的开始,几年后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