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地上”“地下”该怎么说

时间:2014-12-18 06:58来源: 作者:民为贵四世 点击:
常人平时说话,“地上”、“地下”这两个位置词随时会用得上。比如:“您先把东西放地上吧”、“我就站地上看吧”、“他一生气躺地上了”;“钢笔掉地下了”、“吓得他跪地下了”等等。此处上、下二字系轻声,不读重音。 以上几个地上地下都指地表面,也就是

常人平时说话,“地上”、“地下”这两个位置词随时会用得上。比如:“您先把东西放地上吧”、“我就站地上看吧”、“他一生气躺地上了”;“钢笔掉地下了”、“吓得他跪地下了”等等。此处上、下二字系轻声,不读重音。

以上几个地上地下都指地表面,也就是地面上。多数情况下两个词可以互换。比如换作“把东西放地下吧”、“钢笔掉地上了”,既不伤害语义也符合常人语言习惯。少数情形会稍显别扭。如“我就站地下看吧”、“他一生气躺地下了”。不过也无大问题,一般人不会介意。

地上地下的另一种用法是重音读上下。如“地上物”、“地上建筑”等,这个“上”意为地表之上,即地的上面。此“上”不能轻声。重音读地下是指地表之下或地层内部,通俗话说就是地底下。比如“地下水”、“地下党”、“地下一层”等。这个“下”更不能读轻声。即便是轻声字居多的北京方言在此处也必须重读。这是语言习惯,也算规矩。若某人以轻声下说“地下水”、“地下党”、“地下组织”,北京人听了一定觉得他轻浮油滑贫气痞气,倒蛮像电视剧里抓地下党的。身份格调等而下之。

既然读轻声时上下两字常常可以互换,按说不会生出大问题。但若遇特殊语境或十分在意之人就要有些讲究,不然也会出事。笔者举两个例子。

一例是古代。明世宗嘉靖帝忌讳最多,其荒谬处文献多有载。他登基大典那天忽然觉得龙袍略长,便低头看自己脚面,脸上露出不怿之色。阁臣首揆杨新都机敏,赶紧进言说:“陛下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把龙袍比作皇恩雨露。嘉靖顿时笑逐颜开,穿着盖脚面的袍子登上御座受百官朝贺。他六十岁时,龙体欠安,体弱多病。一次在西苑,太医院御医徐伟给他诊脉。嘉靖坐在小榻上,衮服曳地。徐伟怕踩着御袍,迟迟不敢近前。嘉靖问:“你怎么不给朕把脉?”徐伟答:“皇上龙袍在地上,臣不敢上前。”嘉靖闻言,自己抻了抻袍子,露出手腕,徐伟这才加着小心给他摸脉。

瞧完病,嘉靖帝御笔手诏当值阁臣曰:“徐伟倾呼地上,足见他忠爱。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伟这才知道他那句“皇上龙袍在地上”救了自己一命。要说“龙袍在地下”等于把皇上当鬼了,非遭廷杖棒杀不可。徐御医喜惧之馀,忽有再生之感。

再一例是因“上下”用法不当生出周折。十几年前,本人到南方某县级市公干。晚间当地几位有些头脸儿的人约请饭局。酒桌上,地方人士讲,前不久北京来了位大领导给当地某大桥通车剪彩。主持剪彩仪式的是地方一把手。这位一把手毕竟职级有限,他头次见识这么大的领导,难免有些紧张。仪式开始,一把手大声说“请某某某(加官衔儿)下台剪彩”。

当时大领导在后边一排坐着。剪彩时需要往下走几级台阶,到礼仪小姐拉好的红绸子那儿下剪子便得。这几步虽说不上下台,但说下台也没甚不得了。大领导刚要起身往前走,旁边陪伴的二号领导轻轻拽了一下大领导衣袖。大领导似乎醒悟,反应倒也快,说道:“我今天就不剪彩了,还是请建设大桥的劳动模范剪彩吧。”显然大领导忌讳“下台”二字。地方一把手立时有些茫然无措,草率应付过去。

那个场合,最简洁的表述是“请某某某为某某(事由)剪彩”,既得体又没毛病。照理讲,既然有专门的剪彩仪式台,说“上台剪彩”也过得去。唯独“下台”二字犯了中国官场忌讳。其实上台下台都是赘言。古人云“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算是官场箴言。身临要津者,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能少说一字就少说一字。大概是一把手见到领导太过激动忘了古训,或压根儿无此学养城府,以致口中分寸欠些讲究。据说这位一把手为此事果真日子不大好过,自己反倒有“下台”之虞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作者:孙银芳

由生命的信念,生活道德艺术,心态调整与感触,理性、文化与宗教,佛理陶炼人生共五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主题有人生的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