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吉川英治长子吉川英明:对《三国》故乡本土的敬畏

时间:2011-10-28 15:33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吉川英明 点击:
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比肩《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著,堪称中国的文化瑰宝。即便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不会对其故事以及人物一无所知,因为它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血之中了。 令我留下这一深刻印象的,是十几年前从四川成都经重

  毋庸置疑,《三国演义》是比肩《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著,堪称中国的文化瑰宝。即便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不会对其故事以及人物一无所知,因为它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骨血之中了。
  
  令我留下这一深刻印象的,是十几年前从四川成都经重庆舟行三峡的那段水上旅行经历。在成都附近沿长江两岸,在可以寻见的三国遗迹,所到之处,人们对于那段历史和幸存的遗迹异乎寻常的思怀,让人不得不折服。在德阳市郊外的落凤坡,庞统祠的僧人仿佛就在昨日亲眼目睹一般向人们介绍:“庞统就是在那儿被流箭射中,落马而死的。”听着他挚热的述说,我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对于《三国演义》的热爱,并且深深为之感动。
  
  而此次在中国出版的《三国》,是以日本江户时代刊行的《通俗三国志》等数种翻译自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品为底本,加上英治的再创作,并对人物进行了重新塑造,是名副其实的“吉川版‘三国演义’”。因此,书中的景物风致等都是根据得自书本的知识想象出来的,包括各种武器、铠甲以及古代城池的构造等,对于英治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异域的。更不消说,在这部规模浩大的历史作品中,所有交错着爱与恨、结下生死之缘的出场人物,小到他们的爱憎情仇,大至其宇宙观、生死观,以中国人的角度视之,或许不免带上了日本人的印记罢。坦率地讲,面对《三国》的故乡本土的众多读者,难免不叫模仿者心生敬畏。
  
  吉川的《三国》在日本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作品本身波澜壮阔的宏大场景,更主要的恐怕是因为日本的读者喜爱书中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对英雄豪杰各各不同的人生态度深有同感,而这种人生态度显然被浓重地投下了英治心目中的日本武士的影子。
  
  对此,中国读者会有怎样的理解?是心生同感还是乖隔疏离?这一点,既令人惶惶不安,同时又反而激起浓厚的兴趣。
  
  英治创作的《三国》一九三九年八月至一九四三年九月在日本四家报纸以及台湾的《日日新闻》上同时连载。英治在序文中这样写道:“《三国志》①中有不少篇首词和篇尾诗。这些诗,不惟记述了庞驳错纷的治乱兴亡的战记、故事,更具有一种令东方人血脉贲张、罡气贯虹的谐畅、音乐以及色彩。”而后他还写道:“回想写作这部作品时的情景,笔者一边奋笔疾书,一边脑海中情不自禁地闪现少年时代狂读久保天随先生的《新译演义三国志》,半夜三更犹猫在灯下不忍释手,被父亲责骂并逼着上床睡觉的情景。”有关三国的作品是英治少年时代起就手不释卷的书。
  
  如果追溯《三国》在英治所有作品中的位置,我们会注意到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事实:在《三国》开始连载前的一个月,他的代表作《宫本武藏》刚刚结束了在《朝日新闻》上长达四年的连载。执笔《宫本武藏》之前,英治是以传奇作家的身份受人瞩目的,关注的只是故事情节的奇谲。然而正是《宫本武藏》,刻画了一个试图通过剑道的修行求得精神升华的求道者的形象,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人,从而实现了转型。换句话说,《三国》是作家藉由《宫本武藏》从传奇作家成功蜕变为新生的吉川英治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之后他便专注于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佳作不断,从《丰臣秀吉:新书太阁记》一直到战后发表的《新平家物语》、《私本太平记》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三国》连同之前的《宫本武藏》一起被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其意义非常重大。
  
  书名:《三国》(第一部:桃园结义)
  
  作者:【日】吉川英治著
  
  出版:重庆出版社2011年11月
  
  定价:32.00元
  
  书号:978-7-229-04219-6
  
  分类:外国文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作者:谭棋介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