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张艺谋,你怎么可以把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

时间:2011-12-17 12:04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梦回大唐 点击:
电影艺术是对生活高度浓缩后的再创作,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中犹太人的哀歌,与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中南京妇女的哀歌,同样令我们感到泪如雨下。影片最后,贝尔带着女学生们逃出,观众们得到宽慰。当人们擦拭眼泪后,响起了电影里难得听见的掌声,这泪水

  张艺谋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战争电影《金陵十三钗》正式公映了。从《我的父亲母亲》开始,对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就有太多的期望,但《三枪拍案惊奇》中他神差鬼使般的使自己达到“恶俗”的顶峰,让人失望,难到那个杰出才华,充满纯真朴实和电影人良知的老谋子不在了吗?也许那是奥运会后老谋子放松开心一下,玩了一把俗,不过,似乎那也是人家的自由。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以朱某先生为代表的文化评论家就对该片提出质疑:“面对南京大屠杀这种沉重题材,制片方却在眉飞色舞地爆炒床戏和豪言票房价值,这只能构成对全体战争死难者的羞辱,更是对八万被强奸中国妇女的羞辱。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把政治叙事变成身体叙事,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把重大苦难题材变成重要牟利工具,这种大义凛然的情色爱国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误,12月15日将是中国电影的又一次午夜狂欢。距离南京大屠杀很远,而距离圣诞节和票房利润很近”。难道张艺谋真的堕落到这样不要脸的地步,要“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吗?
  
  5年,6亿人民币,这一中国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它将以一个怎样的视角体现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与耻辱的记忆?难道张艺谋真的是江郎才尽,会低俗到也要靠“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的情色动力,谋取票房,并吹响向奥斯卡进军的号角?
  
  带着这些争议和疑惑走进UME,看过、体味过影片后,妓女玉墨、假神父约翰、炒床戏、逐票房等等一切,把该片描绘成其“情色爱国主义”、“妓女救国”和“发国难财”的论调在心中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金陵十三钗》的确颠覆了人们对唐朝诗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千古绝句的长久理解,原来商女也知亡国恨!
  
  在魏特琳女士的日记里,对于妓女用自己换回良家妇女的记载,是战争里一抹悲凉的温情。这一个片段,曾在《南京,南京》等影视中用来做大屠杀题材的衬底。《金陵十三钗》则以其独特视角,从神父约翰与玉墨等13个秦淮风月女子为切入口,凸显残酷与救赎的主题,反映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中国人面对屠刀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血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展开旷世大屠杀,30万人被血腥杀戮,其中八万女性遭到奸淫和杀害。这一史实,成为人类反思战争暴行的重大题材。电影是讲述故事的艺术,而历史中的感人故事,往往最能打懂和震撼人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中,正是通过奥斯卡·辛德勒所经历的屠杀、强奸、悲凉的情欲故事,唱响了犹太人的哀歌,不仅震撼人心,也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而荣获奥思卡大奖。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里,一座由西方“神父”主持的教堂,收藏了一群教会学校的女大学生与十三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血腥和秦淮河的历史风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国际以及不同阶层的人物,叠合在一起,由此构成这个电影故事的题材和主线,应该说所有去看过该片的正常人,都会为这一悲凉故事的讲述而哀叹落泪。
  
  有文化评论家指出:“金陵的六朝金粉和秦淮风月,最易引发世人的情色想象。它是中国情色地理的中心。作为本土最著名的红灯区,秦淮河摇篮催生了名妓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柳如是、卞玉京、等等,而这个妓女团体的作为,颠覆了唐朝诗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的著名论断。李香君头撞墙壁而血溅扇面,成为《桃花扇》中献出政治贞操的著名隐喻;柳如是因史学家陈寅恪立传而身价倍增;董小宛则因金庸的武侠小说而名噪一时。所有这些高尚妓女的事迹,构成了《金陵十三钗》的香艳布景”。
  
  让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此时此刻,会有人如此敏感,非要把这个以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大背景下,所讲述的故事与秦淮风月、床上之戏联系在一起,就不能往好里想想吗?的确,严歌苓的著作中,玉墨是秦淮风月女中的头牌,风情万种,坚强忍耐,烈性如火,又温柔如水,同时是个有文化的女人,还是有着女性善良、柔弱的一个女人,难怪这一些人想起《桃花扇》中李香君头撞墙壁而血溅扇面的著名场景。莫非评论家们骨子里秦淮风月女子心猿意马?!正象那些“看见女人的胳膊,就联想到女人的胸脯和大腿”人一样。其实,心中有花的人,看谁都想花,心中是狗屎,看什么都像狗屎。退一步说,妓女难到就没有爱国心?“妓女救国”怎就与价值观相违背呢?总比把她们塑造成,和那些苟且偷生做汉奸的男人一样,卖身求荣要强,要有教育意义的多吧!
  
  记得当年《色.戒》被抄作得沸沸扬扬,耐人寻味的就是为何某些影评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几乎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色·戒》中被被盛传一时的“回形针”体位等的删剪上,落在了影片中床上激情戏份的尺度与长度上。而电影讲述的故事内容是什么,它所承载的历史有多深,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以至于把它几乎定为色情片。
  
  其实,评论家们不用那么激动,那么急不可待的上纲作线,批评影片中妓女的性感和床戏是“发国难财”,作为导演、制片,包括明星们,他们太了解大陆中国的审查尺度。就是娱乐片文艺片,激情戏都保不住几秒钟,何况有南京大屠杀这样重大历史背景的影片呢?!
  
  “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把重大苦难题材变成重要牟利工具”的评论,对一部以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讲述一个个鲜活故事的电影来说,绝对是有些片面,有些言过其实了,也显得有些吹毛求疵。13位秦淮风月女与影片中宁死也要保卫高贵的贞节的女学生,以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国军战士的大义凛然一样,绝对不是什么情色爱国主义,更谈不上是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误!
  
  正如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战争片也好,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也好,大家拍了很多。我只能说,无论它们有多少,《金陵十三钗》都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不一样的电影。”这份不一样,应该与“性感”有关。
  
  对于一部反映残酷战争的影片中出现的“性感”问题,今人应该完全能够理解那个时代妓女的人性、良知和爱情,也不应反对从一种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展示性工作者的爱国精神,毕竟她们的爹娘也是中国人。影片中男女主角的临别时的“合体”,这是“性感”,这段床戏并不肤浅,也不似想象那样活色生香,安插在剧情里合情合理,并不突兀。血肉横飞的战斗,尸布满道的场景,秦淮妓女被日军糟蹋后的惨状,这是“残酷”。“性感”与“残酷”,这两个元素,在《金陵十三钗》都被张艺谋拿捏的非常得当,都在尺度内达到极致,通过这13个秦淮妓女从一个侧面,讲述南京大屠杀这种沉重题材,并不会构成对战争死难者的羞辱,更不是“对八万被强奸中国妇女的羞辱”。而是激起我们的悲伤、仇恨、和愤怒。
  
  难道那些批评《金陵十三钗》是“情色爱国主义”、是“妓女救国”,是“对八万被强奸中国妇女的羞辱”,是“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的评论家们,说你们灵魂肮脏也许有些偏激,但是,难道你们的思想里看到《金陵十三钗》就立刻联想起秦淮河边的风尘女子吗?你们的眼睛就会仅仅盯住影片中的性感与风情不放,而对更能打动观众的残酷、牺牲与救赎的内容视而不见吗?
  
  国军教导队战士本可以逃离南京,却选择为了女学生战至最后一人,为了抵抗侵略者的坦克,他们用身体裹着手榴弹往坦克底下钻,以自己的身躯去引爆日本鬼子的坦克,英勇牺牲;女学生孟书娟,为了同学能一道逃离南京,放弃了自己单独出城的机会;“秦淮头牌歌妓”玉墨婀娜的肢体撩动了男主角约翰的性欲。但要得到玉墨,他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利用他白种人的面孔带大家逃离南京城。但他心里只看重钱与女人的性,私欲是他唯一的驱动力。当他接二连三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之后,人性的本能使他最终选择拯救脆弱的生命,升华成一个放弃出城机会,一心救人的“神父”;妓女与教会女学生之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一个被公认为低贱,一个则是纯洁的象征,但她们装扮为女学生,怀揣玻璃、剪刀以必死决心赴日本鬼子的“晚宴”,这才是观众们揪心所在,悲痛所在,仇恨所在,愤怒所在,这13个秦淮妓女在影片中,制造了多次情感高潮,不由你不哀叹落泪。持批评意见的评论家们当真看不这一切,当真没有被这些故事所打动吗?
  
  电影艺术是对生活高度浓缩后的再创作,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中犹太人的哀歌,与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中南京妇女的哀歌,同样令我们感到泪如雨下。影片最后,贝尔带着女学生们逃出,观众们得到宽慰。当人们擦拭眼泪后,响起了电影里难得听见的掌声,这泪水和掌声绝不是什么床戏所能带来的,人们真的是被电影中的情节感动了,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和力量所在。《十三钗》让我们在这个寒冬里,在悲凉中感受到了人性温暖的光辉,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春天,这样的电影如果票房能过十个亿,能够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那才是中国人和中国电影的骄傲。
  
  2011-12-16
  
  (来源:梦回大唐的新浪博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女人职场心理学:开创职场生存法则

作者:张家林

如果你能了解这些复杂的“职场”生存法则,那么,你就为解读“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者在原则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