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华民族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吗?

时间:2013-08-19 05:07来源: 作者:黄国荣 点击:
  全民阅读成为当下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不只是因为它写进了十八大的报告,媒体上传国家将为它立法,更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不再读书让人忧心忡忡。号召、立法故然是件好事,但这事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其效果也不容乐观。假如我们不正视民族当下的现实

  全民阅读成为当下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不只是因为它写进了十八大的报告,媒体上传国家将为它立法,更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不再读书让人忧心忡忡。号召、立法故然是件好事,但这事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其效果也不容乐观。假如我们不正视民族当下的现实,不脚踏实地抓具体落实,仍然继续满足于文件上写、会议上讲、嘴上说、电话上统计、形式上忽悠这种浮夸、应付、糊弄的工作作风,而无实际阅读活动的组织和现实困难的解决,即便立了法,也只能仅仅是一种空打雷的声势而已。


  一


  我们民族当下的现实是什么呢?北大王余光教授在哈尔滨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的发言中说,20年前季羡林老师曾经说,中华民族是最爱读书的民族。他不赞同季老师这话,但不好意思当面反对,他认为中华民族并不是最爱读书的民族,而是不爱读书的民族。梁晓声先生在他的讲座中也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说,我国年人均读书四本多,他认为这个数字是骗人的,中国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读过四本书。我非常赞同二位的说法,我也认为,中华民族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


  肯定有人不会同意我们这个观点,甚至有人会臭骂我们。中华民族若不爱读书,怎么会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炎黄子孙那么多苦读书的美传,你们没有耳闻?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谁也否定不了,她是我们的祖先所创造,是历代的圣贤先哲们发明了自己的文字,用文字记录、撰写、创作、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明、创造和伟业,汇聚成灿烂的文化宝库,这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太平御览》引《楚国先贤传》)“(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这个“悬梁刺股”的典故可能外国人都知道。还有匡衡“穿壁借光”的故事,不只晋代葛洪《西京杂记》里有记载:“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唐代诗人岑参还曾有诗赞“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全唐诗》曾参《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还有“萤窗雪案”的典故,晋代车胤家境贫寒,夏月以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读书,后人称为萤窗;晋代孙康也因家贫,冬日常常把几案移至窗前,借雪光读书,后称为雪案。这些典故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反复讲过。


  但是,我要请问一句,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就证明我们的民族是最爱读书的民族吗?我还要问一句,孙敬、苏秦、匡衡、车胤、孙康他们如此苦读读的是什么书?他们又因何如此苦读?很显然,他们读的是当时的课本或教材,他们的苦读是为了应试,是入仕、求功名的欲望所驱使。这种带着个人奋斗目标的功利性读书,能代表一个民族爱好读书的习惯吗?


  二


  我们现在所说的全民阅读,并不是指在校学生为完成学业为应试而读课本读教材教辅这种读书,而是指民众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陶冶自我的心灵情操,完全出于自觉的阅读。这种阅读既没有人逼迫,也没有任务要求、更没有指定书目,是没有功利,纯粹个人爱好的阅读;所读的书不是教材教辅,而是那种可读可不读的“闲书”。


  自古以来,读“闲书”是遭反对的。不只是长辈、老师反对,连政府都反对。我们民族观念中的读书,是为仕途、为功名而求学,是非常功利的。历来视求学读教材教辅是“走正道”,读“闲书”是“走邪路”。过去是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苦读;如今是因“年龄是个宝,学历不可少;戴了博士帽,才得乌纱帽”而苦读。尽管《论语》中有“仕而忧则学,学而忧则仕”这种勉励学人勤奋读书的名言,但实践中,书读好了有余力了去做官的人数不胜数,而官做好了有余力了再好好地读书的人却不多,古往今来也少有这方面的典故。


  三


  中华民族是不爱读书的民族,这话听起来不好接受,但这是事实。我们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始皇帝就做过焚书坑儒的傻事,他就不想让国人读书,不仅要把全国的书烧掉,而且要把全国的文人儒士也都坑掉,要不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会更加灿烂辉煌,经典会更加丰富多彩。不只是皇帝不让中华民族读书,连我们的圣人老子和孔子,他们也并不赞成天下老百姓都读书,做有知识的人。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三章)他是说,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使百姓头脑简单浑沌,填饱百姓的肚子,削弱百姓的志气,强健百姓的筋骨,永远使百姓无知无识、没有欲望。孔子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第八)意思是说,可以指点老百姓走哪条路,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不只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流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是如此。


  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与百姓无关,所以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文盲非常多。新中国成立时,全国6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早在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就通过决议,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1956年3月15日,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尽管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扫盲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大”的国家,但到2005年底,中国文盲总人数仍达1.16亿人,占世界文盲总数的11.3%,仅次于印度。如果说中国人过去不读书是因为贫穷,今天中国人生活已经富裕了,中国人钱多得已经到外国去抄底收购人家的企业了,到外国买房了。可是,今天的中国人,除了相当一级的官员、科研人员、学者、作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之外,中国家庭很少有书房,普通家庭几乎没有藏书的习惯;有人家里即使有书房,有书架,有一点藏书,但相当多的人是用来装潢门面,书架上的书沾满了灰尘,书架上的书从来不读。


  四


  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事关民族习惯、民族素质、民族尊严的事,要全民族来认识,来改变。


  在美国、西欧、东欧的街头、公园、候机厅、候车室、飞机上、火车上,随处你会看到捧着书孜孜不倦地阅读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女,他们随身总忘不了带书。而我们中国人呢?在这些公共场所,他们现在倒是也在看东西,他们在看什么呢?他们手里捧着的不是书本,而是Ipad、手机,他们不只在看,他们的食指还潇洒地在不停地挥动,他们不在读书,而在玩游戏,在读“八卦”。人一天晚泡在游戏和“八卦’里,是提高不了素质的,相反只会让人更庸俗、更自私、更没有道德底线。因嫉妒而毒死自己的同学、恋爱不成就杀女友、未成年青年轮奸妇女、一受挫折就跳楼自杀、个人理想的破灭就报复社会、父母严加管教竟弑父弑母,连妇产医生都在欺骗的手段贩卖婴儿……Ipad!手机!你们要把中国的年轻一代引向哪里去?


  我们切不可躺在五千年民族文化传统历史上骄傲到不知道自己姓什么,那是咱们祖先的功劳,与我们这些人没多大关系,需要的倒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该想想自己的责任,我们要不努力,祖先们创造的悠久文化谁来传承?怎么发扬?又怎么发展?没有发扬、没有创造,最悠久的文化也会衰落,最宝贵的遗产也会破败,最丰硕的财富也会丢失,最优秀的品质和优良传统也会失传。我们也将是后人的祖先,不要因后人问我们为民族创造了什么而惭愧,应该有一份将祖先的财富传承、发展的责任,否则真不配做一个炎黄的子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印第安酋长:年轻酋长的复仇之路

作者:(德)卡尔•麦

一条铁路将向西部延,“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