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忏悔书似乎成了落马官员的“标配”,中央纪委去年还曾公开过一部分。法制晚报记者发现,落马官员的忏悔书大致有四块内容必不可少,通常开头写出身,随后写曾经的辉煌,然后是堕落的过程,最后表达“对不起”认错。不完全统计,在十二位落马官员在的忏悔中,有10人开篇先谈自己出身贫寒。接下来常常是对贫困经历的叙述,以及自己求学之路的回忆。 去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大型专题栏目《忏悔录》,选取中共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剖析案情及违纪违法者的心灵忏悔,即能让违法者认识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也能警醒那些有相似经历的党员干部,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这些忏悔录开篇中,“出身贫寒”、“农民儿子”等被经常提及,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把我们四个兄妹抚养成人。在党的好政策下,我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党组织把我从一个少数民族农民的孩子一步一步培养成一个领导干部。”新疆库尔勒原市长艾山江·尕依在忏悔中提到。 早年的贫寒似乎成了助推他们腐败犯罪的“推手”。试问,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是否认为通过自我奋斗当上了领导干部,就走上了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从贫穷变得富有?相比较贫穷,精神的“贫瘠”更可怕。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身份改变了,地位提高了,权力变大了,如果思想认识不正确、内心没有信仰,一放松,必定会一步一步滑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辜负人民的寄托和党的培养。 贫穷不是官员贪腐的“挡箭牌”。从古至今,不乏出身贫寒却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的西汉经学家、丞相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正因匡衡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有人所,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后来的安乐,而是当年的忧患;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咽辛啖苦。苦过拼过的人一定知道艰苦的滋味。贫穷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让人产生向上的意识。穷且益坚,积极上进。 出身贫寒的干部,往往具有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深知人间疾苦,更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牵系百姓冷暖,想民之所想、所求,把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生活中,成为一个让老百姓称赞的好干部。那么即使在财富上不“富有”,也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