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由于广东每年的高考加分名单基本都在6月中旬才发布,所以,2013年广东考生的加分情况只能结合2012年的数字作一分析。据了解,广东省2012年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总数为3638名,高考报考总数为69。2万人,高考加分率为0 .53%,也就是说约200个人中才有一个人有加分机会。
而北京今年有7。2万考生,享受10-20分加分的就有9700人,享受优先录取的有3600名,加分照顾率超过18%,平均每5名考生中就有一人享受照顾,每8名考生中就有一名享受直接加分。京广两地高考加分相差如此之大,高考加分的制度是否公平?过多的加分有无损害考生的利益?加分是否变成特权通道?这一系列的质疑,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
高考按照考生总分高低排序,公平高效、操作简便,能够抵挡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尽管标准单一,不是很利于偏才怪才的选拔,无法有效考核品行,但有关部门认为,在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下,高考和高考加分制度还是相对公平的,所以,30年来一直推行。
不过,有很多声音呼吁,不要让过多的加分破坏高考公平。因为,高考是选拔人才较为公平的竞争舞台,各地学生在一个考场上同台竞技,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加分作为一种调剂手段,成为高考吸纳更多人才、科学评价的有益补充。但是,过多、过滥的加分,会造成新的不公,会破坏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性。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无法实现社会公平。
对比起北京的加分政策,广东的加分“门槛”要高得多。如广东规定只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才能享受20分的加分,全省只有70人。北京规定,市(省级)三好学生、市(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都可享受加分,而可享受这两项加分的学生分别有2198人(占3。5%)和823人(占1。1%)。还有,广东规定,在相关竞赛中,只有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全国三等奖以上的学生才能获得加分。而北京2013年由“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获得加分的有3061人(占4。3%)。
不排除部分寒门学子把高考当成跳出农村、脱离贫穷、改变命运的跳板。也有人为了高考加分而无所不用其极——伪造获奖证书、冒充体育特长生、虚报各种才艺、冒名顶替……个别家长不是教孩子钻研知识,而是忙着钻政策的漏洞。这也难怪,因为多加1分,都有可能改变一个考生的命运,更不要说加10分、20分了。不少考生就因为差了几分甚至1分而需要复读一年。
30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推进高考权力下放,将高考加分的具体项目和幅度交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正是这种加分和保送权力的下放,被某些特殊人群利用,各地出台了不少不合理或者容易被钻空子的加分条款。这些名目繁多的加分和保送条款,没有摆脱权力和金钱的影子。如学乐器、练体育,尤其是航模车模等,本身就要耗费大量钱财,这些加分机会,基本上把那些边远地区的贫寒孩子直接排除了。更何况,那么多的加分条款,其中潜藏的“操作空间”很大,非外人所知。据了解,当年有所高校,招收了很多文体特长生。其中有个篮球专项的,连基本的运球都不会。
本来,为了选拔特殊人才、偏才,鼓励先进、促进创新,额外加分未尝不可。但高考不易,一路考来,斩将夺关的有,败走麦城的也有。别说10分,就是1分也举足轻重。所以,不是说不能加分,但加分制度必须公平公正,不要让高考加分的“操作空间”遮挡了公平的阳光。
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加分和保送的标准、认定办法和加分依据,让媒体和公众充分监督,这样,对考生会更加公平,民众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的意见。
我觉得,要彻底祛除权势加分之类的不公,必须将高考和教育体制从“权力化”“行政化”“功利化”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作为权利的教育真正归位于自主、自治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