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学德育教育到底病在哪里?

时间:2013-07-30 08:32来源: 作者:赵广宇教育心得 点击:
  学生打架事件屡禁不止,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管理的问题?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社会的问题?或者说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打架事件屡禁不止,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管理的问题?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社会的问题?或者说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不管是哪里出了问题,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能从我们内部的管理和自身来找。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和影响外部环境。因为,不论是社会的因素,还是家庭教育的因素,这些都是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我们只有静下心来,从学校的管理上和我们自身上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我们不能完全的把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下,我们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想一想,我们都做了那些工作?工作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样去做些工作的?工作的效果如何?想一想,我们的老师是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管理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管理的效果如何?如果以上问题能找到答案,那么,也就找到了学校为什么会频发生学生打架事件的根源。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是遵循了基本的教育规律。德育是基础,是做好其他方面工作的保障。如果德育工作做不好,其他工作就很难做好。而德育工作往往又与复杂性、不稳定性、抽象性联系在一起,工作难度很大。但不论怎么样做德育工作,大约都要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和原则:“教育引导,督促监管“。在这两个主要因素之中,督促监管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教育引导才是主要的。如果教育引导工作做不好,学生的心结就不会打开,学生的思想就不会疏通,只靠督促监管这个简单的管理办法是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引导”是一个大话题,涉及到的面广,牵扯到方法、技巧和艺术的问题多,工作难度大,需要潜心的钻研和不断的探索,或许才能做出较为满意的效果。而督促监管就相对简单,说白了就是“看牢盯死,围追堵截”,没有多少科技含量,但却极易老命伤财。我们在管理中,恰恰就犯了这样一个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不能说我们的德育管理工作就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管理工作的确有许多违教育规律的地方。我们的管理工作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也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管理体系,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重复。


  我们经常说“老大难!老大难!”,但如果能抓住“老大”还难吗?在管理中,我们把“教育引导”这个“老大”没有抓住,把管理的“牛鼻子”没有抓住,却把很多精力放在了“督促监管”这个辅助性工程上去了。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把“督促监管”说成辅助性工程。因为,在我看来,“督促监管”是巩固我们教育效果的一个手段,只有不断的督促和有效的监管,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的产生效果,否则只有教育引导没有监管,教育引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不会影响久远。但我们必须明白,“督促监管”不是我们管理学生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也不是核心问题,教育引导才是主要的,是核心问题。所以,我说“督促监管”是我们教育管理学生的辅助性工程。但不是说这个工程不重要,可有可无,相反,它很重要,必须得有,但不是核心的。


  回头看一看以往我们评价班级的标准,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班主任能否按时、按要求到位。如果能按时、按要求到位者则工作就好。不能按时、按要求到位者则工作就差。这样的管理,在无形之中驾驭、引导了班主任。使班主任在潜意识中认为,只要去了、监管了就是完成了工作。于是,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很少有人思考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逐步演变成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单纯关系,而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这种单纯、畸形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班主任使用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也必然导致打骂、侮辱、体罚;动不动就叫家长;动不动就向学校告状;动不动就把学生打发回家,或拳脚相加的事情常常发生。就这样畸形的管理方法不但没有令行禁止,而且大肆盛行,似乎成了学校一种主流模式,在学校不断蔓延,而且被部分老师创造性的推广和发扬,并且还相互借鉴、相互学习。长此以往,这种极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必然导致学生把老师视为敌对的一方,不认可老师是应该受到尊敬的人,更不要用说感恩老师了。学生不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给老师倾诉,也不愿意把自己看到的不良现行告诉老师。老师与学生成了纯粹的对立面。


  我在想,假如某一个班主任能把班级管理到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常常与老师交流、沟通,也愿意把自己不想对别人说的话给老师说,更愿意把班内不良行为给老师交流的话,校园内学生打架的事情还能发展到这样频频发生吗?


  反思一下,在德育管理中,我们管理者在教育引导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管理上做了哪些工作?说在的,我们的管理模式似乎只有批评和职责了。大会小会讲的似乎只有一个内容,那就是某某班如何如何的有问题,纪律如何如何不好,卫生如何如何查,而在班主任的思想引导、方法指导、工作引领上,我们做的工作却往往甚少。


  反思一下,我们在德育工作的总体计划,科学安排,有效组织,具体的实施,不断总结和提高方面,工作做得如何呢?


  现在,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出现了简单、盲目、随意性大的错误倾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有效地纠正,让这种错误不断地蔓延和发展。试问一下,在我们学校经常性组织召开班干部会,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经常性找学生谈话、交心,经常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家访,和学生同习同乐打成一片的班主任有几个?再试问一下,班主任不在时,班级学生到位、纪律、学风、卫生四项指标俱佳,且学生无违纪现象的班级有几个?这些问题无不回答了,造成学生打架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班级管理的效果究竟如何,要在学生身上来体现,而不是看班主任表现的怎么样。我们常常强调,某某班主任提前到位了,因此该班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好,某某班班主任没有提前到位,因此,该班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差。静心来分析这种说法和定论不难发现,这些话全部都是废话。如果班主任都来到教室内了,班级还混乱,卫生还没打扫好的话,那还叫班主任吗?真正好的班级,应该是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四项指标俱佳。我之所以认为班主任不在的情况下四项指标俱佳的班级才是好班的原因是,这样的班级之所以能达到好的管理效果,是因为班主任做了很多不为我们所能看见的隐形性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已经懂得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而不完全依赖于老师,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管理效果。


  作为学校领导,特别是主管教育教学的我,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开展工作的思路是什么?工作内容是什么?管理的办法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每一周都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任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前,在管理中没有深刻的认识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绝大部分德育工作都要靠班主任来落实。管理中没有充分的信任和依靠班主任,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代替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二是动辄否认和随意评价班主任的工作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作为学校领导,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领”和“导”,要引领班主任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朝着既定的目标靠近,引导班主任使用科学正确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不断校正班主任工作中的错误行为,使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清晰地思路,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步骤。想办法激励和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调动班主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在,回头捋一捋我们的德育工作。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是以 “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的。但什么是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问题,我们管理者和班主任似乎都还没有真正的搞清楚。学生的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但这三个支点上的工作该怎么去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方法。于是,这个目标基本上成了喊在嘴里的口号。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没有真正意义上从思想和学生内心深处去找突破口、想办法去解决这三个方面的养成教育,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工作中懒于学习和思考,不讲求管理艺术,随意性较大。因此上就出现了重“管”轻“理”的现象,出现了老师与学生对立的现象,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班级内出现的问题信息就不能及时传递到班主任处,班主任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及时的处理。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总的来讲就是我上面讲到的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就得有具体的教育途径和教育办法,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找出来一条主线,理清工作思路,分清工作重点。作为学校领导,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有明显的效果,就得把解决教师教育思想、理念和学生心理问题作为突破口。教师的思想、理念不改变,工作就不会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任何教育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解决思想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去做呢?这个问题可能用几句话无法说清,但有一个整体方向我们必须遵循:解决老师的教育思想、理念问题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依靠教师和班主任去完成的,而不是依靠学校几个领导去做,只要这两个队伍强硬了,学校的管理也自然就好了。所以,培训、引导、指导、激励老师的工作,就应该成为我们要着力去落实的事情。二是改变以往不够科学的评价体制,通过激励、引导的办法,使班主任从以往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正确的教育管理方向。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引导班主任按照班级管理十二字原则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即:“责任、亲近、信任、沟通、引导、激励”。按照班级管理的十二字原则,先组织中层领导进行深入钻研和培训,再组织办主任学习和培训。必须使中层领导明确学校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管理思路是什么,德育途径有哪些,工作方法有哪些,步骤是什么;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坚决纠正和改变以往管理中的盲目性、简单化、随意性的错误倾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钱眼:银钱家族的兴衰成败史

作者:张锐强

历史上富人发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李家可谓独树一帜!大家族的传奇铸就了“讨债鬼”的不平凡:为求当家,他代替大伯坐牢…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