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教育部已经废除高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昨晚在其官微“微言教育”上发布消息称,“211工程”“985工程”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人民网,11月14日) “211工程”、“985过程”是中国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举措,此类工程的实施旨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这30多年来,部分211院校也确实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一些现象也在悄然发生,一些招聘公司明确将“211,985”作为招聘的门槛,非211的毕业生就一概不予考虑。一些国外大学也将中国学生区分为“211”和“非211”,“非211”的录取要求就会拔高很多,甚至直接拒绝。“211、985”这两个数字已经变成某些领域决定优劣的硬性标准,与我国建设这两个工程的初衷背道而驰。诚然,部分“211、985”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国家扶持,拥有更多资源用于学校建设和科学研究,但是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所以获得国家扶持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大学的成就,如何进行大学的学术建设,如何培养在校学生才是决定大学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 “211、985”工程已经帮助了部分学校成为学术界的领头羊,现在也国家也应该把视线转向一些具有潜力的院校,用当年小平同志的观点“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批“211、985”院校就是已经在教学成果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初见成效的“领头羊们”,以他们的实现经历和学术造诣带领中国众多高等院校共同开展高等教育的提高。 总而言之,“211、985”工程不能随意取消,这关系着多少学生苦读奋斗所追求的目标,但是,“211、985”工程也不能作为门槛来将毕业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些院校里也有水平不够、浑浑噩噩的学生,所以政府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别让社会看人才的标准集中在外在的附加条件上,而是放在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里。(文/邓绵安)
(责任编辑:张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