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古语中“戏子无义、婊子无情”为何是谎言

时间:2012-10-07 23:01来源: 作者:磊东 点击:
适合传统中国国情的许多常言道和真理,随着国情的渐变和社会观念的进步,会逐渐显露出其认知偏颇的一面。戏子无义、婊子无情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观念中,自有古人振振有辞的道理。但是,现代观告诉我们,这种认知是偏颇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

  适合传统中国国情的许多“常言道”和“真理”,随着国情的渐变和社会观念的进步,会逐渐显露出其认知“偏颇”的一面。“戏子无义、婊子无情”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观念中,自有古人振振有辞的“道理”。但是,现代观告诉我们,这种认知是偏颇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自有“戏子”以来,一直是男扮女装的,只是到了清末近代,才出现了女性戏子。他们在舞台上表演和颂唱的内容,大多是民间演绎的传统“义”字。难以想象,那些在舞台上大唱“义”的戏子,传统社会给它的定义却是“无义”;同样,官肆乐坊的“婊子”,以“谈性说爱”为主要功课,传统社会给它的定性却是“无情”。
  
  那么,逆而思之,古代中国有没有“戏子有情、婊子有义”现象呢?就像这种“道理”的偏颇性一样,它确是存在的,要说“有理有据”,可谓比比皆是。首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便是“婊子”有义而李书生无情的“理”与“据”。说到戏子有情,更不乏史笔记载。
  
  据清末民初许指严《十叶野闻》记载,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内设置的“四春”,其中“海棠春”原本便是当时红遍京津地区的一个名叫玉喜的戏子。
  
  戏子为了谋生,经年累月奔波于舞台,而座中一位“美姿容”的听客,也是寒来暑往、栉风沐雨,无论客多客少,“独坐谛听”。此种多年坚持,台上的玉喜不可能不为之动容。某日,唱毕的玉喜移步走下舞台,对这位听客行了大礼,称“神交”已久;听客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说得玉喜感动不已。在阅遍“龌龊纨绔”的玉喜看来,无疑找到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至此,“神交”成为了“尘交”。只是好景不常在,咸丰皇帝独占花魁的“奇货”欲,毁了这一段“山水”缘。玉喜入“海棠春”年余,便“玉陨香销”了。其时在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前(有其父必有其子,后来同治皇帝喜欢微服冶游,得之于这种本性真传)。
  
  中国很多古代传统观念,就单向性来说,不会没有道理,但它恰恰是一种“偏颇”,无论“义”或“情”,都是双向的。缺乏客观性而只具认知主观性,是传统中国“常言道”和“真理”的本质缺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愈加开明,很多传统“真理”性的观念将得以校正,这是不用质疑的。这也许就像现代人看待古人“愚昧”一样。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老子,最合格的CEO:历史名家

作者:赵亮亮

本书主要通过《道德经》中所讲述的观点,结合作者本人在做管理及培训中所遇到的各类提问及疑问整理成简单易懂的“现代…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