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试析浮士德的自强不息精神 日期:2010-01-10 00:19:44 点击:6831 好评:2

    摘 要: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日期:2010-01-10 00:17:39 点击:4898 好评:4

    摘 要: 于连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社会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带有个人奋斗者那种维护自我、追求人格尊严的特点.在其性格体系中,反抗性也即平民的自尊居于支配地位,同时在他强烈的自尊背后又隐藏着深深的自卑.这一形象的形成,离不开那个特定的社会...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的反思 日期:2010-01-10 00:15:25 点击:3012 好评:0

    摘 要: 我国几代前辈学者仅以自强不息诠释浮士德精神,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浮士德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它丰富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这虽是历史语境使然,并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却仍然不能不说失之于片面。对浮士德精神予以重新认...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试论美人迟暮、伤春悲秋的文化心理内涵 日期:2010-01-10 00:09:58 点击:4377 好评:0

    摘 要:美人迟暮、伤春悲秋是感伤文学中最重要的两种抒情模式。这是因为这两种抒情模式抒发了他们光阴虚掷,岁月蹉跎,老而无成的感慨。蕴涵了时光的飞逝,情感的孤独,仕途的坎坷,死亡的恐惧等文化心理内涵。 关 键 词:感伤文学 抒情模式 文化心理内涵 中国...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命运的悲歌:从命运观看《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的悲剧意识 日期:2010-01-10 00:00:35 点击:4526 好评:0

    摘 要: 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说是希腊命运悲剧中的翘楚,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亦可以称做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中国式悲剧剧作的典范。本文试从命运观的角度并通过对乱伦关...

  • [人文社科理论研究] 清末近代史的写作和记述大致有四个主要模式 日期:1970-01-01 08:00:00 点击:794 好评:0

    文字上的表述也说明,这一中国,正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而非封建皇朝某一皇帝集团的。这种“爱国”模式的近代史书写,易倾向于站在清末政府的立场上,以皇朝官僚“忠君爱国”抨击时弊的史笔作为史料,这就难于避免地具有和当时“主流”官僚的认知局限性和面临...

  • 首页
  • 上一页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末页
  • 51506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