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北大课题组采集“处女血”为何引热议?

时间:2013-09-14 06:19来源:半壁江中文网 作者:风雨同舟 点击:
  前日,北大未名BBS和北师大论坛“蛋蛋网”上,分别贴出一则招募“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大学生提供静脉血用于课题研究的网帖。帖子落款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室”。对此,有网友表示不解,为何“非处不可”?

  前日,北大未名BBS和北师大论坛“蛋蛋网”上,分别贴出一则招募“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大学生提供静脉血用于课题研究的网帖。帖子落款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室”。对此,有网友表示不解,为何“非处不可”?

 


  网帖称,为促进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肿瘤的防治工作,本课题组正探索HPV血清抗体流行及其自然史特征。拟招募100名健康在校女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静脉血3-5ML,分离所得血清将作为研究所需阴性对照。网帖还针对招募对象作了条件限制,要求年龄在18-24周岁、未发生过性行为、身体一般状况良好。采血后,将给予每人150元的经济奖励。(9月13日《新京报》)


  作为一项课题研究,首先要尊重科学。按照课题组成员刘女士的解释,他们正在研究的HPV病毒检测需要一个阈值判断阴阳性,目前国际公认的是用处女血清做对照,所以才会招募处女大学生志愿者提取阴性血清样本。既然是“国际公认”,想必也是尊重科学的,也不应该受到非议。


  但“国际公认”不等于“国际做法”,其他国际采集处女血清是如何做的?笔者不敢贸然断言,无论采取何种途径,首先要尊重提供血液的女性,保护她们的隐私。18-24周岁的女性正值青春年华,是否处女是一个非常敏感、隐私的话题,不可随意将“处女”的标签到处张贴。北大课题组在网站公开招募处女的做法与在大街上吆喝“谁是处女”大同小异。


  北大课题组的做法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何必“非处不可”。看到这则新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参加富豪相亲要求携带“处女鉴定书”,味道怪异。课题组在招募广告中,可将“未发生过性行为”的要求隐去,只限定性别和年龄,在采集过程中,让供血者填写一匿名信息表格,其中设置一栏“是否有性生活经历”。这样可以得到两组血液样本,不正好可以做对照吗?


  二是何必一定是女大学生。或许课题组有“近水楼台”的想法,周围女大学生云集,也就免去了走向社会采集的劳顿。其实,作为一项课题研究,血液来源还是越广泛越有代表性,各行各业的女性都可以纳入采集范围。


  北大课题组的做法引发热议,也折射出公众对“处女奇缺”的焦虑。


  不可否认,近年来,“性解放”不断渗入,对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婚前性行为的年龄也在不断提前,未成年人偷尝禁果也不再令人惊讶。遍布大街小巷的人流广告就是最好的证明。从社会环境看,卖淫嫖娼“暗流涌动”,色情服务“遍地开花”,“二奶”盛行,贞操“遍地”。“性解放”观念影响到各个年龄段人群,曾经的“作风问题”也失去了道德评判作用。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的已达到法律规定的婚姻年龄,大学生婚姻也受到了法律保护。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发生性关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婚前性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有关调查,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有48%,90年代上升到76%,如今上升到了91%。


  有人说,当今是处女奇缺的时代,找处女要去幼儿园门口排队了。在如此社会环境下,北大课题组在网站招募处女大学生供血,其中的“处女”必然成为最引人眼球的字眼。课题组是“无意插柳”,还是有意制造噱头,只有课题组自知。只是奉劝热心科研的知识界人士,对那些足以刺激公众神经的科研课题,还是低调而为吧,不能太过张扬。

 

(责任编辑:收获)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