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三分灾:春节要躲开三件“腻味事儿”
时间:2012-01-18 01:09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张继合 点击:
次
俗语说:出门三分灾,这话说得在理。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谁也无法预料,晓行夜宿、车马舟楫,哪儿会出现飞来之灾。古人的思维是远祸全身,绝不为声色之娱、山水之乐,而过于放浪。在传统社会闭塞、保守的处世哲学里,远行,是一件万不得已的事情。
俗语说:“出门三分灾”,这话说得在理。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谁也无法预料,晓行夜宿、车马舟楫,哪儿会出现飞来之灾。古人的思维是“远祸全身”,绝不为声色之娱、山水之乐,而过于放浪。在传统社会闭塞、保守的处世哲学里,远行,是一件万不得已的事情。像徐霞客、李太白等旅行家少之又少。如今,天涯咫尺,距离和时间都成了小意思,但是,出门在外的种种风险依然还在。尤其是春节这样的大气候,天下人群大流动,各回各家,各赶各路,难免出现磕磕碰碰。
民间所谓的“三分灾”当然是虚指,也可以拼凑一个大致的轮廓。如果能躲开那些不必要的麻烦,远足天下、阖家团聚也便成了无上乐事。
(一),避免“财白之灾”。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钱是物质命脉,没有金银钞票垫底,凭什么走亲访友、游山玩水?常说“穷家富路”,哪怕家里揭不开锅了,也要拆借足够多的钱财作为一路川资。借钱容易,平安地花出去才算无灾无虞。可惜,任何城市都不是保险箱,一不小心就要出岔子:要么“露白”,被小偷小摸注意,虽说孙二娘那样的“黑店”已经绝迹,不必担心丢了钱财,再被做成“人肉包子”,路上却可能不太平,火车、公交、商场、马路上,都可能冒出第三只手。要么“手松”,物欲每能迷人眼,花里胡哨的商品、甜言蜜语的兜售,将在不知不觉间迷惑人的理智,于是,头脑一热,挥金似土,气喘吁吁地拎回一大堆用不着的破烂儿,破财呀,怎么能不后悔呢?尤其是春节来临,该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不算计清楚,无异于粗心破财。
(二),避免“口舌之灾”。
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出门也是这样,首先要面对的是陌生的人群,比如一个车厢的游客、一个团里的导游、几个柜台上的商贩……一言不合,难免口角几句。本来就是话赶话,接触不到人格尊严、原则问题,倘若血冠瞳人,或许能把事态升级。马志明的相声里不就提到一个王德成、一个丁文元吗?无非是登鞋踩袜子之类的小事儿,居然双双闹到派出所,末了,谁也沾不到便宜。对外如此,对内也一样。出门游玩本是欢欢喜喜的,不要因为旅途疲惫、与人口角,就互相指责,坏了心情。孔子说,有修养的人应该保持两点:不迁怒,不贰过。其实,亲人之间的口角,远比和陌生人冲突来得凶猛。春节前后,集中爆发家庭矛盾,比如如何孝敬双方父母,怎么接待各方朋友,一涉及夫妻之间的小利益,吐沫星子就可能喷发出来。有人做过统计,一到年节,离婚的几率就急剧攀升。看来,口舌之灾要处处小心,时时防范。(下图:春到万家,福满人间。)
(三),避免“血光之灾”。
生命都是父精母血给的,是吃咸盐换来的,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然要备加珍惜。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或许有疾病,或许有磕碰,这些都是小小莫言的枝节,最要紧的是避免血光之灾,甚至灭顶之祸。一切惊天伟地的理想和报复,都要以生命为载体,必须得活着,才能获取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人往往是利令智昏,以为花花世界、声色犬马都已经牢固地掌握在手里,其实,眼前的一切未必就是你的,一个意外事件,可能就直奔黄泉路了。古人对人生的基本认识很悲观,叫做“无常”。紧小心、慢小心还有不测风云呢,何况大大咧咧地出行?更何况,春节不长的假期里,必须集中频度,走亲访友,迎来送往。其间,也少不了吃酒带醉,意气之争。为了避免诸如酒后驾驶、斗口动手之类的麻烦事儿,最好时时警醒自己,悠着点儿。
春节眼看就要来临,此时,人潮涌动,彩云满天。恭祝匆匆赶路的朋友们,顺风顺水,出入平安……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