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大国之酿,茅台入奢:看政治饮品茅台怎样走上奢侈神坛

时间:2012-02-06 00:22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老虫贾也 点击:
茅台酒离我们渐行渐远,而离奢侈和特权越来越近。茅台的价格还会继续“飞天”,一飞冲天,成为公款消费的专属品。具有中国特有的畸形消费培育了茅台酒这个令国人骄傲的酒文化的怪胎,辉煌和腐败画上了等号。当一瓶酒上升到国家层次,当酒企的老总成为一个省的

  引:大国之酿,茅台入奢
  
  茅台酒有今天,是因为和中国革命结下了缘分,得以屡屡出现在国宴上和外交场合之中。而如今喝茅台的也大部分都五十岁左右中老年人,或多或少带着红色的记忆的缅怀,离开那特定的政治年代,离开周总理和红军的遗泽,除了官商酒、名利酒的代名词,茅台其实什么也不是。
  
  所谓“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茅台一如既往地“发酒疯”叫涨,就以飞天茅台为例,以“飞天”之势,昂首挺胸向3000元每瓶进发,如今早已“名正言顺”地成为奢侈品了。
  
  茅台成为奢侈品,作为民用酒,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杀戮,要消费者消费就像掏腰子了,除非迫不得已,要孝敬领导;而作为官用酒,茅台贴上了奢侈品的标签,那么等着茅台的就是死路一条,因为政府不可能让自己贴上腐败的标签,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会采购奢侈品作为政府用酒,何况是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因此奢侈品化的茅台只能让政府敬而远之了。这不近日上海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并倡议“各级纠风部门也应把禁止喝茅台列为检查内容,像禁止消费卡一样予以查处。”
  
  作为好杯中之物的笔者,当然识得茅台好酒,但是必须从神坛中将它请下来,重新回到民间。本文将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刨根问底,揭开大国之酿、政治饮品——茅台的真实面目:
  
  一、经济怪胎——茅台飞天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杨凤春认为:“目前茅台的情况其实处于一种不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一方面是政府垄断,另一方面是商家拼命炒价,尤其政府力量在其中的参与,已经使茅台的销售偏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茅台越贵越抢手,绝对是经济怪胎。
  
  (一)涨声响起来:为国家和人民涨价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陷入相对低迷状态,而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的价格却一路飞天。涨价也涨得理直气壮,五粮液涨价声称“为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倒也罢,谅它去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毕竟是小众。而茅台酒涨得更是雷人,竟然好意思声称是“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所以才决定“平均上调幅度为20%左右。”
  
  此番上涨的论调,大有制造全国人民喜迎茅台上涨的喜剧效果,“伟光正”得令人啼笑皆非!
  
  莫非喝茅台也爱国?曾经有官员雷语:“买房就是爱国!”茅台竟知趣地统筹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喝茅台岂不是成为爱国的表现了!
  
  看来,国酒茅台无耻指数欲与中国楼市试比高!
  
  (二)还有涨的空间:中国百姓喝得起!
  
  茅台10年涨10倍,200元到2000元,现在依然做着“一飞冲天”的姿势,已经到达2500元。对于茅台此回疯涨,茅台酒的名誉董事长季克良淡定地说:“茅台不奢侈,中国百姓喝得起!”他声称茅台酒价格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红酒洋酒,如此腔调茅台酒大有上涨的空间,“飞天”的姿势尽可以保持下去。
  
  季老头儿还真当把茅台当作奢侈品了,什么叫消费得起?如果说一年偶尔消费它一次,中国普通百姓一年能买上一瓶茅台,就是上万的洋酒也能买,但这不是中国老百姓指的“消费得起”。中国老百姓指的“消费得起”是指在平常生活中经常要消费的、也能消费的,如十几元至几十元的白酒等等。从这个意思上理解,2500多元的53度飞天茅台确实是中国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奢侈品,不要说在中国中西部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通劳动者的月收入不多,就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月收入两千元左右的普通劳动者也占有相当数量。这样的收入水平,加上孩子上学、赡养老人、就医等种种众所周知的后顾之忧,谁舍得喝2500多元的53度飞天茅台?日子还想不想过了?更何况中国的贫困线是2300元,而这基数下的贫困人口就达到1.3亿,他们的年收入连一瓶飞天茅台都不值!这怎么不能叫人义愤填膺?
  
  这就是中国真实的民情,季克良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怎一副官腔,真得不了解这个民情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好了解了这个民情再说话。如果知道这个民情而故意就这么说,老百姓只能理解为在调侃老百姓,这有意思吗?
  
  茅台真以为是“人间佳酿,饮中的极品”了?喝了以后延年益寿,强筋健骨不成?季克良你脑残了,就不要来脑残我们老百姓了!
  
  (三)茅台入奢: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去年即2011年11月底茅台申请进入奢侈品榜单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因或多或少裹挟着悠悠民愤,之后便没了下文。但是,胡润这位洋同学非常合时宜地迎合了中国人的“重口味”,在年底给茅台赠了一顶非常耀眼的帽子,茅台也因此成为第四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可谓大长国威,品牌价值高于奔驰和香奈儿,在同类产品之中,品牌价值都超过了轩尼诗、酩悦香槟和人头马。可喜可贺,敲锣打鼓放鞭炮!
  
  然而,事实上又是如何呢?相对于LV、爱马仕等奢侈品它们在国际市场上遍地开花,在中国尤为盛烈,而茅台销售主要集中在中国,国际市场上的业绩并不是很好看。
  
  茅台2011年销售收入是237亿元,而出口也首次突破了1亿美元,如此一估算,那么国际市场的贡献率不足百分之三而已,况且出口目的地以港澳台居多,国外销售也往往是华人来认帐。有人对国外销售市场进行调查发现,买茅台的往往是当地的华人,他们在国外买进,然后带回中国,作为礼物转赠给他人。他们这么做,原因自然是茅台的国际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国内价格,而且中国某些人五人六的爷们还是比较迷恋茅台。
  
  由此可见,茅台酒的国际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按照全球共享、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看待奢侈品,茅台酒包括其它中国白酒还不具备世界奢侈品的价值,中国的茅台酒属于中国人自娱自乐、自我炒作的畸型的产物。
  
  反正是喝不起,涨成奢侈品也无妨,这反倒让人们的心态更加平和起来。“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就让它好好一意孤行地涨,涨成楼市一般的脓包,才皆大欢喜!
  
  二、政治饮品——茅台图腾
  
  茅台被选择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符号,诚如朱大可在《茅台酒的文化象征》中所言:“在旧帝国晚期,它是一种民族指数,用以表达农业文明进化的深度;在毛周时代,它是权力指数,用来衡量饮者地位及特权的高度;而随着‘中国模式’的消费时代的降临,它演化为贪腐指数,用以测量官场和商界‘亲密合作’的广度。茅台酒的这种语义变迁,正是中国社会演化的一个侧影。”
  
  茅台酒似乎很会套牢这个国家,绞尽脑汁,将茅台酒打满政治的标签,潜心打造“政治饮品”。
  
  (一)救了中国革命的酒:走向神坛
  
  毛泽东本人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四渡”广义上指一渡、二渡、三渡、四渡,狭义上特指三渡,四渡,而这三渡、四渡的发生地就在赤水畔的茅台镇,中国革命就是在此处绝地逢生。
  
  据说当时,红军路过茅台镇把土豪家的酒没收了,能喝的喝足,不会喝的也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继续长征。对此在抗战末期,周恩来总理在重庆曾对作家姚雪垠说:“1935年,我们长征到茅台时,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来欢迎,战士们用茅台酒擦洗脚腿伤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疗泻肚子,暂时解决了我们当时缺医少药的一大困难。红军长征胜利了,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茅台酒厂就此大做文章,认为救了中国红军,并由此延伸,说茅台酒救了中国革命!
  
  可事实上,当年红军经费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名贵的酒清洗伤口,或许在非常时期,红军用过白酒来清洗伤口,但目前尚未发现什么文献记录了红军就是用了茅台酒洗伤口。
  
  正因为有这段渊缘,茅台一方面大做“国酒”的文章,也在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酒的文章,茅台酒专门量身定做,其中有一款专供中国军队高档酱香型——名将系列酒。
  
  (二)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制造神话
  
  据茅台集团网站介绍:“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并在北京饭店用茅台酒招待嘉宾,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对于此,已有不少提出了质疑。
  
  查阅中国的解放史得悉:1949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根据毛泽东主席、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示,下达了《战字第3号命令》。这道命令下达后,五兵团下属的十六、十七、十八3个军挺进贵州,由此拉开了解放贵州的序幕。根据兵团的命令,各军迅速进入各自位置,详细部署入黔作战,并于11月3日发起进攻……直到1950年2月仁怀县茅台镇解放,但是镇上盘踞的土匪还有几千,到了7月土匪才基本剿灭,而此时,各个作坊已经停产很久了。仁怀县委接到党中央来电,要其组织恢复茅台酒的生产,第一任厂长才被派往赎买后重新组成的新厂。
  
  试问,既然开国大典当时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没有解放,茅台酒是如何送抵北京的呢?难道是我们的神出鬼没的地下党不怕流血牺牲扛过去的?再问,既然茅台酒“各个作坊已经停产很久了”,仅有3家,那么茅台酒的存量一定不多,即使地下党闲着没事干,做了点运输工作,茅台酒那点存量能满足国宴用酒的需要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潜台词:当代中国社会

作者:劳马

劳马擅于以夸张变形、荒诞不经的方式,凸显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特征,他的短篇小说,是以喜剧的形式来抒写严肃的社会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