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童年记忆里的端午节习俗

时间:2012-06-20 18:53来源: 作者:龙城老虎 点击:
端午节,请店里的朝奉和私塾老师吃饭,是历年的习惯。那一天,母亲早早的就去买菜了,回来时会带些艾蒿和菖蒲,说是可以驱秽避邪。母亲在忙里偷空中会把鸡蛋和米妮小粽子,灌在用彩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分别挂在我和妹妹的的脖子上。然后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

  童年盼过节,一是有得吃,二是热闹。正月是最开心的月份,过了正月大人们开始忙了,我也被送进学堂。私塾里没有礼拜,除了先生家里有事可以不去,就只能等过节了。过了正月的第一个节,就是五月的端午。
  
  五月是个忙月,所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但再忙,端午节也要像模像样地过,再忙也得忙里抽空包些粽子。包粽子是一项巧活,母亲包的粽子尖尖巧巧,有模有样。邻家的阿姆阿婶都请她帮忙,所以端午她特别忙。
  
  端午节,请店里的朝奉和私塾老师吃饭,是历年的习惯。那一天,母亲早早的就去买菜了,回来时会带些艾蒿和菖蒲,说是可以驱秽避邪。母亲在忙里偷空中会把鸡蛋和米妮小粽子,灌在用彩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分别挂在我和妹妹的的脖子上。然后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王字,因为我属虎。那一天我不用上学,特别开心。中午的餐桌上,鲥鱼是每年都有的。这种鱼不刮鳞,说是好吃,但我从来不吃。吃饭时,母亲会给席间的每一个人斟酒。大家说些师母烧菜手艺好,鲥鱼滑嫩醇香,蹄膀肥而不腻之类的恭维话。我的塾师则文绉绉地夸我“恭而顺,敏而慧”。此时的母亲,脸上便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连说:先生费心,大家辛苦。
  
  端午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母亲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随着年岁增大,读了一些关于端午的诗词,才逐渐知道端午的来历。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诗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读着这首诗,仿佛中,似乎瞥见那个满怀豪情的屈原,从秭归大山深处,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风雨飘摇的楚国殿堂。他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弄权,屈原回天乏力。只能将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抱恨投入汨罗江的涛涛洪流。
  
  屈原以身殉志,他爱国忧民的胸怀和情操,随着端午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不仅烛照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烛照着峡江的惊涛骇浪,也烛照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习俗是一种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它是一种精神象征。我们怀念屈原,更多的是对他精神的缅怀。闻一多先生说:“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是他的行义,而不是他的文采。”行义指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他的行为和道德吧。比如他的爱国忧民、修身洁心和不屈不挠。
  
  屈原把修身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高度。在屈原看来,修身是治国的前提。屈原以实践社会和谐为己任,对国家、民族抱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忱。即使屡遭挫折,也从未放弃过对理念的追求。他壮志未酬,投身汨罗,也表达了他至死不愿离开故土的爱国情怀。
  
  如今的端午,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端午划龙舟,包粽子,特别是屈原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国家法律保障下,将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当今社会,各地兴起一股申遗热。我以为,申遗应当注重精神价值的发掘,而不是经济价值。特别像屈原,介子推,作为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爱国爱民,惟诚惟信的人格魅力,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于任何一块土地上,它产生一个历史的名人,也就是这块土地的精神和灵魂。”可见,我们发掘和传承名人文化,更应注重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的提升。而不是把名人文化,当做经济议题来炒作。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孩提时代盼望过节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在品味粽子时,想到那位楚国的三闾大夫。2012.6.2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作者:吴伟丽

《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主要内容包括认真篇、到位篇、高标篇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与认真、到位、高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