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了干部‘走读’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与干部的物理距离缩短,情感距离才能拉近,才能更好践行群众路线。”日前,由成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的《关于切实解决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专项方案》正式出台。至9月底前,成都市将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上班点卯、下班走人,干劲不足、推诿扯皮、遥控指挥,无视规定、公车私用等问题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外出报备、请示报告、请销假、值班带班、公务用车统一管理等制度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四川日报网5月22日讯)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生动表述。所谓“走读干部”,指一些镇、乡领导干部家住县城或者其他城市,本人在乡镇工作,他们早上乘车从县城出发赶往乡镇,晚上又乘车从乡下赶回城里,群众形象地把那些“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镇”的基层领导干部戏称为“走读干部”或者“候鸟”干部。对于“走读干部”,群众多有不满,舆论也多是批评,认为这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现象滋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下大气力抓领导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变。但是,在一些县(市、区)和乡(镇),干部“走读”风滋长,不少干部工作虽在县乡,吃住却在城市,每到下班时间,乡镇办事窗口门户紧闭,政府大院一片寂静。乡镇领导干部往县里跑,县里领导干部往市里跑,一到晚上就唱起了“空城计”,群众想见一面都不容易。 不可否认,部分领导干部“走读”的目的,并不是其所说的“照顾家庭”,而是忙于进城请客吃饭,迎来送往,为自己升迁搭桥铺路。还有的领导干部,上班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工作上则“远程指挥”,不知民情、不解民忧。在有些乡镇镇,一些村干部反映乡镇干部交代工作都是“批发式”的,一个电话就把任务分解到村干部身上了,看不到分配任务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久而久之,干部疏远了群众,一些本应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被人为拖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些不良风气,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领导干部“走读”,走丢了民情,走失了为民服务的责任,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持,成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台《专项方案》,用“红头文件”形式狠刹干部“走读”风,把领导干部的“走读”问题与年终目标考核、提拔任用挂钩,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管理,确保令行禁止,深入改进工作作风。必须对成都为解决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下如此“狠招”点个赞! 这并不是成都首次下大力气整治干部“走读”问题。在去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针对县乡干部“走读”问题,成都市就以“走基层”活动为抓手,开展“走读”问题专项治理,以“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实际行动摒弃“走读”思想、“走读”行为,并紧扣“走读”的制度漏洞,健全管理和工作制度,杜绝县乡干部当“走读生”。在今年3月份,市委群教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化领导干部“走读”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走读”行为,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坚决避免“一阵风”、走过场。 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工作时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当“走读干部”,不搞“远程指挥”。 刹住领导干部“走读风”势在必行,“走读”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往群众问题最多的地方走,问需于民,为民排忧解难。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对此认真贯彻落实,高标准严要求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沉下心来积极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基层谋发展、解难事、惠民生上,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顾一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