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和绊脚石是日本
时间:2012-08-14 23:55来源: 作者:大立 点击:
次
从埃及首都开罗出发向北100多公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的主战场阿拉曼,那里有三块著名的墓地,分别是“英军墓”、“德军墓”和“意军墓”。平坦的黄沙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墓碑,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墓志铭是“对于世界,你不过是一名士兵;而对于我,你却是
1945年5月8日深夜,德国三军将领在柏林签署投降书,5月9日凌晨起生效,此前的4月30日,战争狂魔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欧洲从纳粹的铁蹄中得到解放,5月8号成了“欧洲胜利日”。苏联红军是公认的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因为他消灭、摧毁了四分之三的德军和装备,所以5月9日成了俄罗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60年后的今天,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的53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红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今天这也成了全球所有媒体的头条新闻。在60年前结束的这场战争中,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达1.1亿多,军民伤亡约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以中国和苏联伤亡人数最多,军费消耗约为1.12万亿美元,经济损失估计超过4万多亿美元,无数座城市和村庄被战火夷平,无数个博物馆或名胜古迹遭到破坏,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不少艺术和学术成就遭到毁灭。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难忘怀的是那时在自己国土上正发生着的悲壮的一切。虽然欧洲的战火已经平息,但日本在中国仍然负隅顽抗,直到近4个月后的9月3日才彻底投降,这一天成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不是中国人打败的,而是苏联和美国人迫使他投降的。欧洲战争结束、苏联出兵东北、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确实对日本投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是取得这一胜利的决定因素是无庸置疑的。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日本80%的军队被困在这里,使他不能进攻太平洋和欧洲战场,因此可以说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说的“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开始,因为一般认为9.18只是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如果从9.18算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是死伤军民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以上,这是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德国入侵法国,法国在很短时间内就签署了投降书,而中国那时国力非常孱弱,却苦苦支撑,不难想象,如果中国匐首称臣,日本凭借中国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集合力量、勾结德国再去袭击苏联和欧洲其他国家,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打成怎样的胶着状态,恐怕是全世界人民都不敢想象的。
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德国历届政府领导人,从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施罗德,对待战争的态度都立场鲜明,公开反省,并向曾遭受纳粹侵略和残害的各国人民谢罪,勃兰特总理1970年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在今天俄罗斯的纪念活动中,现任总理施罗德在俄罗斯报刊专门撰文,向俄罗斯人民表示深切的道歉并请求宽恕。相比之下,在二战中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日本不仅至今没有正式道歉,反而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搞出一大堆让中国人民无比愤慨的事件甚至想染指对中国人极为敏感的台湾问题。日本是个对世界尤其对中国极为危险的民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二次大战后,他们从不曾忏悔,有的只是后悔,后悔不该偷袭珍珠港,把美国人拖入战争,后悔找错了对手,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人。日本军国主义者狂妄自大,称中国为”支那”,近几百年来,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古代尊称的意思,而意近“猪”,是极度蔑视的称呼;前几年日本最大的自民党在吹嘘自己“治理日本几十年的辉煌成就”时,轻蔑地列举亚洲国家及中国“那些支那人至今还象野兽似的住在洞穴(指陕西一带的窑洞)之中”。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对日民愤高涨,出现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浪潮,国家为此进行了很好的疏导。我认为对日本这样的民族,这种方式是没有很大意义的,因为他根本就是一个欺弱怕强的国家,他可以把美国当爷爷,因为美国让他尝到了厉害。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对中日关系曾经说过一句意义深长的话:“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中国只有强盛了才不会遭欺侮,这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抵制日货对日本没有好处,对中国同样没有好处,就象美国的超市里中国商品比比皆是,你不能认为我们就能占领美国;而游行示威除了搞乱中国自己的社会,好象对日本的神经也没有明显的触动,弄不好反会被他们倒打一耙,就好象日本人到现在还在和我们争论7.7事变到底是谁先打了第一枪?如果是中国军队在东京,这样问还有意义,日本军队来到北京却要在几十年后还讨论谁先打的第一枪,你能说日本人不是一个强盗民族吗?
我们不否认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但让我们全体国民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清醒地了解日本,在和他们友好相处的同时增加防范之心,我看是绝对有必要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日本这样的民族,我们光有善良是远远不够的。日本的狭隘民族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没有这个基础不会产生军国主义,少数人的煽动也发动不了侵华战争,关东军进驻东北时,所有的日本人都觉得他们多了一块国土,很多人携家带小到东北“开拓新家园”,“大东亚共荣”就是东亚各民族在日本民族统治下“共荣”,这种狭隘民族主义也是今天越来越猖獗的右派势力的土壤。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翻阅历史和相关资料,研究、回味中国与日本的渊源和世仇,比较中日两国的各项差异,做一些反思和警醒,应该是牢记过去、开创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据传,日本这个岛国本来没有人,是秦始皇派徐福和数千名童男童女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时在日本岛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而形成了和族。徐福便是日本人所称的日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日本历史短暂,比中国晚进入文明历史二千余年。日本本来没有文字,后将中国的汉字搬去加以改造,才有了自己的文字。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汉、唐、明、清,虽然中国国力强大,却从来没有想到要征服与统治日本。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而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丑陋的日本人》一书的责任编辑、中日关系研究专家岳建一指出:“中日从来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民族,中日两个民族的性格相距甚远,甚至超过了中国和西方的差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温顺和善,对国境边土固守不进,对异族的噪动恩威并施,怀柔为主。而日本民族有一个异常庞大的武士集团,他们坚忍凶暴、杀伐为本,一旦稍感强大,就对高丽(朝鲜)和中华高高举起倭刀”。日本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极其匮乏的孤立岛国,自然条件恶劣,每年发生一万多次地震,台风海啸也是司空见惯,日本人自古就有日本列岛终将沉入海底的宿命观点,千百年来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要用武力去夺取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大陆土地。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东部是广阔的太平洋,北方是难以生存的北极地带,所以日本的侵略扩张方向只能是向西、向南,特别是西部的朝鲜距离最近(仅相隔200公里宽的海峡),因此朝鲜、中国历来是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一百年间,日本人卧薪尝胆,梦寐以求“移都北京”,1927年6、7月间,日本恶迹昭彰的首相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提出了“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略扩张纲领,这就是著名的《田中奏折》,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正是按照田中奏折的计划进行的。从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来看,日本早已把中国作为他侵略的一个既定目标,土地富庶物产丰饶的中国成为日本征服亚洲的起点。这也是日本为什么自唐朝开始便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入侵中国,中国历史上东南沿海“倭寇”绵绵不绝的唯一解释。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一直到1945年,在这七十年当中,对外的战争发生了14次,其中有十次针对中国。1895年甲午战争日本强迫中国赔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合美元十亿,一百多年前已是天文数字,至今未还,以年息七厘计,连本带利,今天日本欠中国一万亿美元以上。由于日本兴起的时间较晚,且日本国力较弱,故日本没有向英美那样在全球各处建立殖民地,而是集中主要力量侵略中国。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也养肥了日本,日本利用从中国抢劫的财富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为日本战后恢复经济提供了资金。
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唐太宗时朝鲜内乱,中国应新罗之请以宗主国身份平乱。唐高宗龙翔三年(公元六六三)日本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占领锦江口。唐朝不得不谴刘仁轨领兵击之。明万历年间,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前三百年,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六十多小邦之后,出兵二十一万,攻占朝鲜,意欲以朝鲜为基地,一举征服中国。丰臣秀吉的计划包括:占领中国后定都北京,将朝鲜王移至日本,巩固中国的统治之后,即向印度进军。这一计划的主旨就是将日本举国从贫瘠的岛屿上迁移到大陆,也就是日本后来的所谓大陆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经过长期战略准备并精心策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对中国的总兵力和作战能力,甚至每个省能提供多少参战兵力等,都做了专题的报告;日军对朝鲜、中国东北及渤海湾等预定战区都绘制出极其详尽的军用地图,图上甚至标示出了每一座山丘、每一条道路、每一口可以饮用的水井等细微目标。上世纪20年代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坊店里去看,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每一个月杂志上,所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参谋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海军省、农商务省、外务省、各团体、各公司,派来中国长住调查或是旅行视察的人员,每年有几千个。单是近年的丛书,每册在500页之上、每部都在十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一千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余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由此可见日本的用心。
近代的中日关系史,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的历史。1868—1873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迫使其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利用从我国掠夺的巨款发展国内经济,尤其发展军事工业,此后,日本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898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帝国主义不甘落后,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省是它的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也出兵中国,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沙俄以后,中国东北南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逐步实施独占东北、把它变成殖民地的计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它完全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还蛮横地向袁世凯卖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霸中国,在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下,尤其是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威压下,才未得逞;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国内企业倒闭,生产总值下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上的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就是这样对中国馋蜒欲滴,处心积虑,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尝试性侵略后,终于举全国之功,对我国进行灭绝性的疯狂扫荡。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