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擂响生命鼓声:访襄汾尉村鼓车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倡导者赵维勇

时间:2010-11-04 23:11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
这鼓声,从2700年前春秋晋鄂公鄂公堡传来,从唐朝尉迟恭职田庄的巷陌传来,从柳下跖圣勇义智仁的盗义中传来;这鼓声,将豪放雄浑的鼓乐之美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完美结合,带着古朴豪侠的文化因子,裹挟着彪悍、野性、恢宏的气势,穿越历史的沧

  这鼓声,从2700年前春秋晋鄂公“鄂公堡”传来,从唐朝尉迟恭“职田庄”的巷陌传来,从柳下跖“圣勇义智仁”的“盗义”中传来;这鼓声,将豪放雄浑的鼓乐之美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完美结合,带着古朴豪侠的文化因子,裹挟着彪悍、野性、恢宏的气势,穿越历史的沧桑风云,擂响在丁陶大地上,回荡于赵维勇及许许多多尉村鼓车文化传承者的心空。
  
  2008年初夏,我的朋友、《今日襄汾》副总编赵英俊发来短信,告知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襄汾县尉村跑鼓车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倡导者赵维勇回乡,商谈关于尉村跑鼓车晋京参加“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迎奥运——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事宜,于是我立即驱车前往。在一路麦浪飘香中,记者来到西山脚下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以尚武崇文拉鼓车而闻名于世的古老村庄——尉村。从古香古色、浸染着历史沧桑的戏台侧门进去,在一间普通的乡村校舍里,记者采访了赵维勇——这位醉心于家乡的跑鼓车传统文化事业,并为此奔走呼吁、不断将这一披载着2700年风雨沧桑的文化遗产推向世界的家乡赤子。采访中,他那蕴于生命深处的鼓车情结,使记者心生感动和钦佩,那激越、豪放、野性的鼓声,仿佛穿越数千年时空,带着这方厚土世世代代的憧憬、希冀和不息的奋进精神,在悠长的村巷擂响。
  
  儿时,鼓声在我梦里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蔚村学子,鼓车,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赵维勇童年的梦里,留下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
  
  每年正月,吃过破五的饺子,村里的叔叔大伯们就开始张罗鼓车赛事。顾名思义,鼓车乃鼓与车的结合。车身车轴由槐木或榆木制成,车轮车辐木制铁镶。车长11尺,宽2.8尺,约500公斤重。鼓,直径4.2尺,高2.4尺,正面用公牛皮,背面用母牛皮,象征阴阳和合。鼓饰,分八卦图、二龙戏珠图、神兽甪端图、秦琼打虎图、和合二仙图。跑鼓车强调团队协作,祈福庆丰、强健体魄,是当地一项赛耐力、赛勇气、十分特殊而又古老的民间活动。比赛时,鼓横嵌在战车上,车辕需要三个壮小伙来驾——一位经验丰富的壮年汉子在辕中撑辕,两位机灵体健者在两旁抱辕。鼓车一边一根擀面杖粗的长绳,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分列两边拉梢绳,拖着鼓车风驰电掣而过。鼓车上各站两人,一人擂鼓,一人鸣锣,鼓与锣铿锵相和,催人奋进。比赛的赛道也称“鼓车圈”,为一个方形街巷,东南、西北对角各停一个鼓车,另两个对角上燃炮发令后,双方就展开激烈而震撼人心的跑鼓车比赛。跑鼓车的比赛活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分区计时,一种是追逐超越。比赛原则,赛事规矩随挑战者任意提议,双方谈判协议生效,有追上就赢得,也有拉下100米就输的,谁都可以发起挑战。
  
  筹备赛事的日子,是赵维勇和小伙伴最开心的日子。看着大人们装鼓、栓绳套、试车,嗅着村里处处弥漫的喜庆、神秘、豪放的竞技气氛,他们兴奋难抑,常常是离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正式比赛日期还差几天,他与小伙伴就拉着装好的鼓车在村里预热。他们一路欢呼着跑一段、走一段,提前营造赛事氛围。
  
  在乡间,赛鼓车是一件牵涉到家族荣誉、调动全民参与热情的赛事。赵维勇常听说大年初二,许多本村的外甥怯火登姥姥家的门,只因自己所属的鼓车与舅舅院里的鼓车同场竞技,怕偶有冒犯而遭到舅舅的呵斥;有年赛鼓车时,拉车的小伙子们把车辕弄断了,为了不影响比赛,尉村的铁匠兄弟打破正月不开工的传统,连夜生火接好了断辕;庙会上,村里的古戏台上正在演绎悲欢人生,鼓车的鼓声一响,人群蜂拥而至,戏台下看客顷刻间寥寥无几;一位农妇淘好米正要煮饭,忽听门外由远及近的鼓声,知鼓车已到自家门前,慌乱间把米倒进泔水桶就飞奔而出……
  
  这些流传民间的故事,使鼓车蒙上一层神圣、神秘的色彩,也充分证明鼓车赛事是一项根植民间、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
  
  赵维勇记忆犹深的是,比赛中,为了保持体力,在固定的地方时常更换队员以保持鼓车跑动的动力与速度。这边鼓声不停、车速不减,那边接力的队员跑步迅捷而上,鼓车呼啸而过。此时,各家各户拿来炸好的油糕,招待替换下来的鼓车队员。油糕放在一个大笸箩里,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却充分表达了尉村的乡亲们对跑鼓车赛事的热心和支持。
  
  听着鼓声,浸润着彪悍豪侠的鼓车文化,赵维勇一天天长大。终于有一天,他走出蔚村,来到省城,来到省城山西大学历史系求学。无论走多远,无论多少年,那鼓声,那全民参与、整个村庄一片沸腾的场面,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奔涌在他的血液里。
  
  回乡,再次审视古老文明
  
  在省城求学期间,随着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那个生他养他的古老村庄,那从记忆深处滚滚而来的鼓声,使赵维勇渐渐感觉到,故乡的土地上蕴含着一种古朴、神秘、野性的远古文明。在一次次放假回乡的脚步声中,他探寻着、审视着,在历史的深邃与淳朴的民风中寻求答案。
  
  尉村北门处残存着一个古老的城门,内侧城楼上还留有清朝康熙十二年镶嵌的匾额,书曰“鄂公堡”三个遒劲的大字。赵维勇通过查阅襄汾县相关方志资料得知,尉村原名“鄂公堡”,与中国历史上两位“鄂公”都有关系。一位是公元前723年——公元前718年在位六年的晋鄂公,据山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李梦存先生的专著《晋国史》考证,公元前718年,由于曲沃庄伯攻打晋都,晋鄂公不得已逃至“鄂邑”(今山西省乡宁县,与尉村接壤)。为巩固流亡政权,防御政敌追剿,晋鄂公在山下要冲尉村北门处构筑了城堡,因此,尉村的初名“鄂公堡”就诞生了。公元前718年,晋鄂公谢世后,“鄂公堡”的驻军也就脱离了军队建制演变为民,然而,那“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以及在战场上为冲锋将士擂鼓助威、激励呐喊的鼓车,却被演变为集鼓乐表演与体育竞技为一体的飞车擂鼓艺术形式保留下来。第二位“鄂公”是唐时被封为“鄂国公”的尉迟敬德。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天下后,分封浴血奋战、屡建功勋的尉迟恭的“采邑”在汾城姑射山一带。唐朝官员以“职分田”代替俸禄,尉迟恭大约分得1000亩“职分田”和3000亩“永业田”。因其封地曾是当年晋鄂公的地盘,因此尉迟恭的封号才定为“鄂国公”,尉村也叫“职田庄”。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后,一面屯兵屯田,一面训练部队,源远久远的鼓车文化在尉迟恭时期得以发扬光大。
  
  行走在尉村狭长的村巷,赵维勇寻找着跑鼓车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小时候热衷的跑鼓车赛事,便是二位“鄂国公”在久远历史中一脉而传。
  
  尉村东门外干渠东,历史上有一座“将军庙”。据赵维勇访问村中长者,知所供者即柳下跖。历史书一般称其为“盗跖”,何以称“将军”?《庄子·盗跖》中曾写到孔子曾前往泰山游说时称“大盗”的柳下跖,其间,孔子屡以“将军”称之。盗跖以泰山为根据地,横行天下,被称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圣勇义智仁”的“盗义”精神影响深远。那么,这么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当初很可能到过晋国,尉村的先民中有可能就在九千勇士中。种种原因,使得尉村先辈建造了一座供奉盗跖的“将军庙”。
  
  久久伫立于“将军庙”遗址前,赵维勇仿佛被远古岁月的风吹拂着。几千年来,崇文尚武,构成了尉村的的文化特色。诚实守信、豪侠仗义、彪悍勇武、当仁不让是尉村人世代相传的精神品质。赵维勇记起小时候,乡亲们从山上埋管子,套了一股水浇灌久旱的土地,当水终于被引下山时,田里的壮小伙赤着脚、裸着上身,整渠浇地,雄浑的嗓音你呼他应,回荡在寂静辽阔的田野。当时那种野性而彪悍的美,深深感染了尚处于孩童时期的赵维勇。
  
  在耳濡目染和认真考证中,赵维勇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村庄在历史的风云中沉淀着一种古老的文明,跑鼓车,是数千年文明的一种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申遗,助推鼓车文化走向世界
  
  在尉村乡间小路上的一次偶遇,使赵维勇对家乡的认识有了一次再飞跃。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放暑假回乡的赵维勇正在自家地里劳作,小路上迎面走来两位学者模样的人。他们遇见赵维勇后详细询问尉村的地理概况、风俗人情等,流露出依依深情。经询问得知,其中的一位长者是著名作家李束为,他是继赵树理之后“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李老与一批进步学生曾在尉村一带阻击日寇,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老人此次前来,就是想追寻当年的足迹,缅怀那如火如荼的烽火岁月。得知赵维勇在山大历史系就读,老人显得非常高兴,希望赵维勇帮助他查寻一些资料,完成自己多年来写一些回忆文章的夙愿。后来,他在《束为文集》中多次提到尉村,提到这里悠久的文化和英勇的人民。
  
  这件事,对赵维勇触动很大。自己的村庄有这样英勇不屈的人民,著名作家李束为都对这块土地充满深情,作为一名尉村培养出来的学子,更应该为宣传家乡、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做点什么。
  
  此后的许多年里,宣传家乡,助推鼓车文化走向世界成了赵维勇的一个心结。那雄浑的鼓声和阵阵钢铁轱辘声,一浪高过一浪从他心中辗过。2008年春节前夕,已为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赵维勇回乡探亲,向村里人提出将尉村鼓车文化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村领导和有识之士的响应,村民委员会积极筹措资金成立了鼓车申遗筹委会。70多岁的老支书、筹委会主任卢玉忠在筹委会成立时激动地说:“鼓车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如果我们不搞,这种独一无二的鼓车文化就失传了!现在村里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记得鼓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一代一代传下去!”村里的跑鼓车老艺人毛德全也激动地说:“听见鼓声,就像婴孩听见母亲的呼唤!”
  
  申遗,如同一簇火种,瞬间点燃了尉村父老早已在胸中澎湃的激情。尉村鼓车筹备委员会名誉会长贾焕光先生、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尉志武、尉福生、尉素杰、赵维强等许多在外工作的尉村人积极参与其中,为申遗出钱出力、多方奔走;村党支部书记李云虎,村主任尉全旺,尉村鼓车协会副秘书长贾德亮,热心村民任永生、毛德全、贾德光、赵红春等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申遗殚精竭虑、不辞劳苦。贾德亮积极配合李云虎做发起、筹备工作,怀着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夜以继日起草了尉村鼓车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资料。那天,尚在省城的赵维勇接到老家的电话,得知全村几百号乡亲聚集一起,共商“申遗”大计,请他通过手机向大家讲几句话。那一刻,赵维勇激动不已,他被乡亲们的热情深深打动。
  
  今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十六),首届跑鼓车文化节暨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启动仪式在尉村隆重举行。那天,十里八乡的乡亲齐聚尉村,村里的大小街巷条条爆满,墙上、树上、房顶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襄汾县县委书记亢海银专程前去,对村民“申遗”的激情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希望鼓车“跑出襄汾、跑出山西、跑向世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也闻讯而至,报道这一赛鼓车盛况。
  
  贾德亮满怀深情写下了《祭鼓文》与《尉村鼓车之歌》,其中《尉村鼓车之歌》有这样几段歌词:“身在英雄堡,耳闻擂鼓声,冲出多少勇士,跃起多少先锋……鼓车鼓车尉村的鼓车,象征咱农村人赶上了好政策……鼓车鼓车华夏的鼓车,迎接奥运会弘扬咱大中国。”这首歌由被誉为“乡村歌王”的尉村青年赵仰瑞演唱,道出了欣逢盛世老百姓的喜悦心情和共同心声,很快在尉村一带传唱。
  
  然而,由于经费困难,当赵维勇带着省城新闻界、艺术届的朋友们归来,下榻在襄汾县城某宾馆时,只能以朋友们的书画艺术作品抵换食宿费用。那晚,被誉为山西中青年实力派书法家的赵维勇挥毫泼墨,答谢各界友人,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才收笔歇息。其中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令前去迎接他的乡亲们感慨不已。
  
  在社会各界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尉村跑鼓车申遗启动仪式圆满成功,世人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尉村。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顾问降大任亲身感受了跑鼓车的热烈豪放场面后,对鼓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群众竞技活动,尉村鼓车其精粹即在于鼓与车、韵律与运动的完美结合,也就是将豪放雄浑的鼓乐之美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完美结合,也正是这一文化的独特性所在。”
  
  专家的认可与赞誉,使赵维勇和乡亲们更坚定了申遗的信念。他们坚信,鼓车文化是尉村这块丰厚的土地上孕育出的一枝奇葩,尚没有被喧嚣的外部世界同质化,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历史上,曾留下“两村赛鼓不相让,一路竞技到洛阳”的佳话,欣逢盛世,尉村鼓车必将走向世界,向更多的人们展示鼓车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一行与赵维勇等行走在尉村狭长的村巷里,不觉间已来到“鄂公堡”门楼前。一条青石砌成的小路上,两位农妇正从远处荷锄而至,使人想到王维笔下“农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古朴民风;村巷里,间或传来零零散散的鼓声,赵维勇告诉记者,是乡亲们利用闲暇时间自发地演练。而那隐隐的鼓声,仿佛再现了晋鄂公在残阳如血、苍山如海中,战车辚辚而过的悲壮场景,再现了当年飞车擂鼓时将士们胸中激荡的一腔豪情。“申遗成功后,可通过鼓车文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使赛鼓车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并通过举办‘采摘节’、‘农家土饭展’等活动,开发尉村旅游资源,使尉村父老乡亲实现致富梦想。”这,便是赵维勇——一个尉村鼓车“申遗”积极倡导者、一位鄂公后裔的赤子情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玩出聪明与智慧:480个游戏开发思维

作者:关美红

主要介绍了480个开发创新意识的思维游戏,包括:趣味性创新思维游戏,抽象性创新思维游戏,联想性创新思维游戏,逆向…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