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趣谈酒保的称谓来历

时间:2012-09-23 23:16来源: 作者:城市更夫 点击:
酒保是古代称呼酒店里或客栈跑腿人员的称呼,或者店小二说法,主要是负责招呼客人,为客人担茶倒水的。《汉书栾布传》:穷困,卖庸(佣)于齐,为酒家保。颜师古注:谓庸作受顾也。为保,谓保可任使。 而其实,历朝历代酒保的称谓变化也很大。先秦时期大多叫

  酒保是古代称呼酒店里或客栈跑腿人员的称呼,或者店小二说法,主要是负责招呼客人,为客人担茶倒水的。《汉书·栾布传》:“穷困,卖庸(佣)于齐,为酒家保。”颜师古注:“谓庸作受顾也。为保,谓保可任使。”
  
  而其实,历朝历代酒保的称谓变化也很大。先秦时期大多叫做“酒保”;汉魏六朝又出现“佣”、“佣保”、“酒家保”,“酒家胡”等称呼。隋唐宋元时期有了“过卖挡头”、“店家”、“行菜者”、“下番人”、“茶酒博士”、“闲汉”之类的名称;明清又改称“店小二”、“店伙”、“堂倌”、“坐柜”等称呼。
  
  过去艺人说评书,喜欢卖关子,在讲三侠五义的时候,说到众英雄在酒楼上谈论江湖事物,正酒酣耳热之间,忽然楼梯上走来一人,众英雄抬眼望去,无不大惊失色——要知此人是谁,咱们下回再做分解。第二天再接着上回书讲,原来上来的只是个酒保。
  
  梁山好汉无酒不欢,酒店是经常光顾的去处。他们来到酒店坐定,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酒保问吃多少,好汉道:休问多少,大碗只顾来筛,大块肉只管来上。酒家当然是殷勤招待,热情迎送。读这样的文字,总会感受到一股英雄豪气。《水浒》许多英雄故事也是在酒店里发生的,酒保伙计出场的也人次众多,但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基本上问问客人吃什么喝多少酒,然后端酒上菜,了事。即使酒保有多余的说话内容,多是为情节服务的,但有几处情节的酒保的是至关重要的。象泼皮牛二,一出场就能碰个满堂彩,刻画得入木三分,呼之欲出。像林冲风雪山神庙一节中的李小二形象虽然淡薄,但是他的出现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冲突却很关键的。又如,武松上景阳岗之前,和酒保言语有些冲突,明知道山中有虎,也不情愿回去,所以才有打虎一段故事。其他郑屠、蒋门神、洪教头等,也只是露面一次,都是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临安的食店,凡是客人下酒所需的菜、汤,任凭随意点叫,哪怕是10个客人各要1种,也无差错。点菜未上之前,还要摆上几盘“看菜”供客人观赏;等到点的菜上桌,随即给客人斟酒,再把看菜端走。换得越快,越能显示技术的精熟,讨得客人的欢心。
  
  古代酒保以身强力壮的男性为主,但也不乏泼辣能干的女性。像孙二娘那样开黑店者则另当别论。临安西湖上的小餐船又叫“婆嫂船”,多达数百艘,女酒保兼厨师于一身,穿行在游艇之间,随叫随到,侍奉殷勤。
  
  明代的西湖酒店,依然秉承宋风。至于那些为客人斟酒、换汤的“焌糟”,跳舞、喝歌的“厮波”,买物送货的“闲汉”,多是自发前来酒楼的临时承应人员,店主人不须支付工钱,有无报酬全凭食客们的喜好,高兴了赏给几文,不高兴照样轰走。他们和酒保一样,谋生都十分的艰辛。恭候客人如同迎待衣食父母一般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林之洋、唐敖几个人在淑士国一家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这时旁座的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他不要喊,接着说道: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何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总是元曲最销魂:抒情

作者:王鹏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