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由“国学热”想到的:对国学要心存敬畏

时间:2015-04-03 15:28来源: 作者:博华 点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学”忽然在神州大地上热闹起来,成为各种传媒、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从平面媒体到数字传媒,从民间到学术界,各种学术讲坛,各种名目的国学班等纷至沓来,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学”忽然在神州大地上热闹起来,成为各种传媒、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从平面媒体到数字传媒,从民间到学术界,各种学术讲坛,各种名目的国学班等纷至沓来,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面对这场“象云,象雾、又象风”的“国学”热潮,自己虽然接触了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学习得不够深入,也很不系统,面对时下的这股潮流,自己也赶了一下潮,跟了一回风,再度捧起那些一度束之高阁的国学经典来,利用工作之中的闲暇之余学习了起来,这次的重新学习,虽不敢说有什么大的收获和进步,却让我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再次接触中,对中华历经两千年而流传给我们的这些传统文化心生了一份敬畏感。我们的先哲在古代生产力极不发达,科学知识如此贫乏的人类文明的初期,用他们早慧的大脑,留给我们如此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极具营养价值,并给中华文明注入了不竭的思想动力,使古老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五千年流传至今,成了当今地球上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悠久的文明,成了人类文明史上一道最壮美的精神风景。

国学,乃一国之学,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独特的,最根本的民族性学术文化。因此,国学乃文脉所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土壤。然而自1840年以来,在中西文明的交往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让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华民族蒙羞。为了洗雪国耻,国人开始醉心欧化,把民族的失败主义情绪发泄到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上来,于是国学式微,地位一落千丈。今天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想的支配下,中国的教育已经把“国学”的内容基本抽空,一点余地都不留,完全换成了西方实用主义的学科内容。这也难怪今日中国人变得如此世故,如此庸俗。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能忽略的。

正应为如此,人们又开始怀念起“国学”来,重新思考中华传统文明的价值了。于是在一些有号召力,有影响的专家们的振臂一呼之下,“国学热”便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了。其实这场势头迅猛的“国学热”是在缺乏理性准备的条件下,中国人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支配下,怀着某种美好的愿望运作起来的。因此有人形容目前的“国学热”是“虚热”,结果肯定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看一下当前围绕“国学”举办的一些讲座,开展的一些学术活动,便不难看出这股“热流”背后的隐忧了。一些所谓的学术明星们打着普及“国学”的幌子,拿古人说事,对经典文化随意作践和解读。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吸引读者和听众的眼球,不惜拿古代的圣贤开涮。于是大禹有婚外情了,李白变古惑仔了,李清照是一个风流的女酒鬼了等现代人制造的古代绯闻充斥在各种普及“国学”的读物里。这显然不是在普及国学,而是用一种极不严肃、且毫无学术价值的心态在作秀,对大众,特别是对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的一种误导,同时也是对国学的一种伤害和亵渎。其目的无非是某些以国学专家自居的人们感到囊中羞涩了,赶快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而已。一个“钱”字害的专家们如此着急上火,于是打起了传统文化的歪主意。毫不客气地说,他们贩卖的一些东西基本上属于伪国学之列。

一些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在呼吁“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并且越早越好。于是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园里响起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背诵声音,并且每个学生的手中还配发了有关这些内容的经典读本,课程表上也安排了“传统文化课”。但由于师资力量差和缺乏普及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对传统的国学文化内容知之甚少,这些课基本上是在囫囵吞枣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机械学习的。因此,普及国学的形式有了,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意义也不大。

作为中国人,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负有义不容辞的传承责任。如何传承,传承什么,这是“国学”普及活动中的原则性问题。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虽然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糟粕,但这些糟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只要我们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糟粕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本身已经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典文化的魅力之所在。经典是穿越时空,经过岁月风雨的洗刷之后留存的精品。因此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岁月如何流转,它依然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永远是读书人书架上一道绚烂无比的文化风景。因此,面对国学,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首先要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治学态度,才能吃透经典。在吃透的基础上,还要彻底摒弃功力的心态,不要满嘴“之乎者也”地去愚弄大众,靠嘴皮子去沽名钓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立者,我们文明的先贤们都是一些事必躬亲的实干家,他们的理论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圣贤们的大脑提纯的精神产品。因此,把理论学到手紧紧是第一步,只有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国学的价值和作用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这一步的工作目前做的很不到位,这也正是国学热“虚热”的病根之所在。理论源自实践,同样理论的价值也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上。如果没有了实践的土壤,“国学热”必将昙花一现。国人热爱国学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贵在用行动去检验,去实践我们的国学,唯有如此国学才会成为有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民族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并用智慧之光启迪我们的民族创新精神。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才会沿着正确的路线发生续变,国学才会在人们的思想里扎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凤凰盗:千万国宝的生死较量

作者:唐小蓝

以真实存在的历史未解之谜为主线,展开的寻宝之旅,揭露人性真善美。解谜过程,为本文增加了神秘色彩;寻宝之旅,为本…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