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爬山调与二人台(2)

时间:2017-01-16 10:16来源:未知 作者:刘文忠 点击:
打石夯需要八个人一起抬,有一个专门喊夯的。喊夯由一个有艺术细胞,脑子灵活,嘴皮子又来的快的人担任。喊夯的人是总指挥,打夯打得好坏,前进后退全靠他指挥。打夯要求“三平压二角双工”,即三次平行打后,再压二次之间的中心。根基四周为了更坚实,比其他

浅论河套诗经:

大草原游牧民族的长调短唱,与走西口带来的新的剧种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河套文化和艺术。夯歌、爬山调和二人台是河套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具有河套地方特色的“诗经”,它朴实无华,天籁自鸣,平中见奇,真情感人。既是河套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河套地区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这些艺术形式洋溢着百姓的情、百姓的爱,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泥土气息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蔚蓝如梦的天空,被晚霞染成了一片玫瑰色。在生产队劳累了一天的后生疙蛋们,不用谁请谁叫,都早早地来到了盖房工地,参加农村盖房的最关键的第一道工序:打石夯,砸压、坚实房地基。在五六十年代,河套农村都是土房。河套讲究娶媳妇必须盖新房,儿子快要到结婚年龄的父母亲们,自然要早早地把新房盖好,迎娶儿媳妇进门。农村的房子十分的简陋,根基不放石头,更谈不上放砖,地形干燥的土房住个二三十年,地形潮湿又有盐碱的土房,十年八年房子就要倒塌,打倒重盖。那时,盖房子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生产队长给你批二车麦草,自己在自留地里压上二三分土坷垃就行了。至于檩条、椽子之类的建材,生产队会按最低价卖给你,也不用交现钱,年底分红时扣下。

打石夯需要八个人一起抬,有一个专门喊夯的。喊夯由一个有艺术细胞,脑子灵活,嘴皮子又来的快的人担任。喊夯的人是总指挥,打夯打得好坏,前进后退全靠他指挥。打夯要求“三平压二角双工”,即三次平行打后,再压二次之间的中心。根基四周为了更坚实,比其他地方多打二遍。

喊夯歌是有套路的。首先是起套调:“唉——”是长长的一声。“众位乡亲们请起来,快把那小时砵砵抬起来呀!”这时,抬石夯的八个小伙子一起用劲,双手把石夯托在胸前,口中齐呼“好好嗨哟!”然后举过头顶,随着喊声,石夯按节奏落地。喊夯的人还要时时提醒:“小石砵砵本是石磙磙,谁不用劲儿谁受痛呀。”让抬夯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谁不用劲儿就容易偏夯受伤。

等抬夯的人心齐了,劲儿拧在一起来了,喊夯的人喊的节奏加快了:

“唉,要说山咱就说山,

咱们背靠大阴山。

宁夏有个贺兰山,

杨家将落难那个二郎山。

平顶顶的小红山呀,

紧紧靠着大排干.

唐僧取经要过火焰山……

唉--

你看那边走来个老仲三……

“好好嗨哟!”抬夯的人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喊夯的人再长喊一声:“唉,众位乡亲们听我言——”声调一慢,抬夯的人要长长的呼喊,“好——好——嗨——哟——”手将石夯轻轻地放在地下,小息一会儿。倒三五分钟,随着喊夯的人:“唉——”一声叫板,新的一轮打夯紧张地开始了。这时也正是喊夯的人卖弄本事的时候,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喊夯歌随编随唱,有慢。在哄笑声中,抬夯的人也不累了,来了精神。

这喊夯的人,把天上的、地下的、远的、近的、传说的、现实的串联在一起,又要押韵上口编成歌,实在了不起。我常想,如果把喊夯歌整理出来,也是咱河套的艺术瑰宝。

喊夯声甜甜酸酸,苦苦辣辣,八个小伙子齐声呼喊,再加上农村田野空旷,早晨傍晚空气潮湿,声音传的更远更洪亮。可以传到十里八乡,自然吸引不少人。还有的人专门来看来听,黑压压的一片。

观众越多,喊夯的越来劲,小伙子们越卖劲。说不定那一个姑娘、小媳妇正注意自己呢。小伙子们在打夯时,衣服脱的只剩二股巾背心,胳膊、胸前的疙疙瘩瘩的肌肉显示出青春的活力,身体的壮实你说能不吸引女人们的目光吗?特别红火的是那些孩子,跑前窜后,打打闹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天大黑。这时,房地基已经打好,该收工了。如果父亲参加了打夯,儿子自然也是小客人,理直气壮地来个肚皮滚瓜溜圆。

日子苦,人们不觉得。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形成了习惯。我在农村的三四十年间,村子里的房子翻盖了三茬,谁也没有要过一分工钱。特别是孤寡五保户,乡亲们更是照料无微不至,房子漏雨了有人给抹上泥,生了病有人送医院。水有人担,柴米有人管。人人见面乐乐呵呵,天大的过节,一笑就完。

夯歌,河套壮丽的劳动号子! 这夯歌,其实来源于爬山调。

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爬山调的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多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曲调则有汉族与蒙古族交融的因素。河套爬山调,是土生土长在河套地区的“诗经”,它朴实无华,天真情感人。它是山野草地,田间地头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表露,又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有着悠久的现实性与传统性,伴随生活而来。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斗争中,用汗水和血泪浇灌出来的花朵。

爬山调字字血,声声泪,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缩影,又是他们的集体智慧和艺术的结晶。爬山调唱了多少年,多少代,谁也说不清。有一首爬山调歌词里唱道:“朝朝唱,代代唱,也不知道唱死了多少老皇上。”爬山调内容极为丰富,河套地区的人生百态,习俗风情,山川树木,鸟兽鱼虫,天文气象等全部纳入歌中。

特别是爬山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称它为“山曲儿”、“新诗经”。它跨越新旧二个时代,内容极为丰富多样化。旧社会,它有揽长工歌、拉骆驼歌、童养媳歌、抓壮丁歌、逃婚歌等;新社会有歌颂党和毛主席的歌、欢庆解放的歌、歌颂新人新事的歌等。

土生土长的爬山调歌手们,脑子活泛,记性好,更可贵的是能即兴发挥,有人戏称:“爬山调调子多,紧唱慢唱一笸箩。”

站在黄河畔的三哥哥唱:“黄河水呀不断流,三哥哥我的曲儿不断头。”受了屈的三妹妹唱的是:“脱了毛的鹰鹞飞不高,花翎翎喜鹊落在臭水濠。”被媒人欺骗,婚姻不幸的妇女唱的是:“枪崩鬼媒人五雷锥,吃他的心肝熬了他的肺。”这土生土长的爬山调,曾经被政治利用,还能改唱流行的政治口号。特别值得一提是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流传的那首政治爬山调:

“单干好比独木桥,

走一步来摇三摇。

互助组好比石板桥,

风吹雨打不坚牢。

人民公社是金桥,

通向天堂路一条。”

这首民歌,也是全国人民的民歌。在墙上、黑板报醒目的位置上、学生的课本上、报纸广播上,天天唱这首民歌。有的人在梦里,笑醒了,一步到了天堂。

人民公社真的是天堂吗?说起来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完全相信,都要大步流星到共产主义,到天堂去。我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写出来,让年轻的一代,对过去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1958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极短的一个月时间,重新改组为人民公社。实行一大二公即大规模和公有制。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公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下面讲述我经历的几件事。大办食堂:1958年9月,我在离家五里的二道桥红旗小学读书,正赶上人民公社办大食堂。在办大食堂前,社员把家里喂得鸡猪牛羊马兔子全部入了社。社员家里的粮食蔬菜、锅碗瓢盆也全部交给了食堂。社员在食堂吃饭不要钱,一步进人了“共产主义”。

原来一家一户喂的猪牛羊马兔鸡,现在集中在一起,喂不好,出了毛病就宰杀,所以大食堂是天天有肉吃。

还有一部分人串生产队吃共产主义饭,一个生产队吃好的,其他生产队的来吃,还要欢迎,常常砸锅(不够吃)。大锅饭后来被禁止了。原来是本队社员意见纷纷,大批杀猪宰羊,不到二个月,猪圈里没有猪,羊圈里没有羊,鸡全部得瘟疫死了,粮仓见了底,大食堂给社员的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爬山调里唱的“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的路就艰难了。

放卫星,粮食堆到白云间:我记忆最清楚的是三道桥人民公社墙上的一副漫画,在太阳下,一个老农民坐在粮食堆上,和天空的白云相连,老农民正在得意洋洋地吸烟,漫画题目是一句爬山调:粮食堆到白云间,就着太阳吸袋烟。

粮食真的打下那么多了吗?其实不是,全是放卫星放的。

旗里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让大队生产队干部报产量。你如果如实报,就是保守思想,其他干部斗你的保守思想,连觉也不让睡,你如果多报超过了最高产量的生产队,就可以休息。会务秘书处宣布你放了卫星,报纸和广播报道你的典型,还要得奖,甚至官位高升.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你一颗卫星,我一颗卫星,一亩地高粱亩产量上了十万斤。旗里和公社开现场会,把其它地里的高粱穗子全部拉到一块地里。前来开现场会的大小干部个个心知肚明,谁也不说什么,万分虔诚地看着这颗一亩产十万斤高粱的卫星。

同年大炼钢铁。乡村和城市机关单位,也开始土法炼钢。把办食堂时,家家户户偷偷留下的铁锅,舀水铜瓢,菜刀,甚至剪衣服的的剪子都强迫交到炼铁厂,砸碎炼铁。不管炼铁成功与否,一出炉就敲锣打鼓到公社,停工停产来报喜。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

再加上人民公社的八大员:宣传员,卫生员,记工员,饲养员,文化员,炊事员,购销员,管理员等脱产人员,到庄稼地里干活的人减少了一半,形成了爬山调里唱的“自留地里打冲锋,集体地里磨洋工”的现象。你说,能打下粮食吗?1959年冬天,人民公社大食堂大多数已经揭不开锅,解散了,人们的共产主义梦破灭了。

沉住气的社员,从草堆里,地下刨出埋藏下的铁锅,菜刀,勺子等。大多数的社员重新置买锅碗瓢盆,犹如雪上加霜。生产队的粮食全部交了备战粮,吃粮靠返销。在1960年,供应过每人每天四两玉米面。人们为了活命,掏挖完了苦菜,掏挖灰灰菜、羊辣辣等充饥;到了冬天,把裨谷子、玉米脱粒后的芯子加工成无粮面分给社员充饥。还有的社员剥榆树皮捣烂吃,挖老鼠洞,找可以吃的。该吃的全吃了,不该吃的也吃了。

虽然生活艰难,我们还要继续上学。教室里没有火炉子,桌凳也不齐全。不少的同学坐在泥台台上学习。我们肚子里没有食,教室里冰冷,浑身上下瑟瑟发抖,有的同学开始跺脚取暖,还是不顶用。郭有文老师有办法,叫我们集体到太阳底下晒肚肚。自己把自己的烂衣服撩起来,让太阳晒肚皮。这果然是个好办法,不一会,肚子里热起来,浑身暖和。我仿佛看到了身边的一个同学,薄薄的肚皮下绿绿的肠子在蠕动,不由自主的叫出声来,让老师好好一顿训.这些真实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不可以抹去。我常常给孩子们讲述时,他们只当故事听,难为他们了。爬山调中的四骂一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你最应该知道的思想名著

作者:子恒

作者在充分理解原著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精髓,故而能在相对较短的篇幅中将原本或博大、或晦涩、或庞…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