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 [文艺评论] 将杏树称为淫树的赤裸裸唐诗 日期:2013-04-16 14:44:29 点击:36860 好评:2

    查唐以前文人的咏杏诗,北周庾信(513—581)有“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其承载的信息,一是“依稀”与“烂漫”的对比,疏与密,构成了两样不同的意境美。“疏”引申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苏东...

  • [文艺评论] 讴歌“缺月”其实是苏轼对自己的人生写照 日期:2013-04-09 11:20:50 点击:3809 好评:0

    许多人都有所误解,其实我少时也有许多误解。这首词是高兴时而做的呢?还是郁闷时而做的?我总是理解为郁闷时而做的。其实不对,苏轼在题头就已经说了,是“欢饮达旦”而大醉时写的,当然应该是高兴时而做的,只是在高兴时又有一些伤感罢了。苏轼所写的,更是...

  • [文艺评论] 谈谈中国传统山水留白手法的道德渊源 日期:2013-04-09 11:14:55 点击:5570 好评:0

    有人说,艺术家是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一旦走入现实,他们将变得苍白而无力。他们朦胧的双眼看不清世界的虚幻,他们如初生的婴儿,在现实的摧残面前毫无还手之力。重重打压之下,他们的世界中出现了天国的幻想,他们只有毁灭自己,才能进入天国。艺术家是一群可...

  • [文艺评论] 赏析李白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日期:2013-04-07 20:32:47 点击:3739 好评:0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

  • [文艺评论] 再读《春望》:破与在 日期:2013-04-07 14:00:32 点击:1491 好评:0

    国破山河在......气吞山河的起句。精准,切理。两个 对立物:抽象的国家和具象的山河 在五字空间里碰撞 两个对立的动词:破在 敲响暮鼓,揭开城春草木深这撩人的近景 我被诗人构建的世界迷...

  • [文艺评论]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人生就该是这一夜的情怀 日期:2013-03-31 20:21:44 点击:13994 好评: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望月,本就是思念的人共同的寄托,也许就是那样的人儿,想与思念,却无法夜雨共话巴山。共着这月,只愿能够感受到,这一轮月色同洒在你我身上。想到念的人的“相闻”,诗人便不由自主的思索到带信的鸿雁,鸿雁擅长飞行,却也无...

  • [文艺评论] 茶道最终不是为了表演,茶道最终是孤独的 日期:2013-03-21 18:53:24 点击:4722 好评:0

    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那么嗜茶,上下5000年,茶文化在中国也盛行5000年。唐代的陆羽把先人饮茶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总结,出来一本《茶经》,更是把茶文化推向高潮,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会喝酒的男人,别人会认为是性情中人;会喝茶的男人,更是颇有点隐士...

  • [文艺评论] 读唐小米的答谢词有感:花蕊里的答谢词 日期:2013-02-08 20:08:48 点击:2571 好评:0

    今天下午,读了诗人唐小米的答谢词,我借着酒劲说几句关于答谢词之外的话题。 认识唐小米若干年,对于她的诗歌评价不是我所定位范围和权限,她的诗歌需要整个诗坛和文学界定位,我怎么说,只是我一家之言,我说多好,其实一点也不管用。关键是诗人的诗歌说话...

  • [文艺评论] 陈劲松:文学喧嚣的时代,诗歌还有一片净土生存 日期:2013-02-07 23:32:12 点击:2219 好评: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既然“诗歌就是生活”,那么就让我们的诗人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寻觅诗情,写出一首自己生命的大诗,进而保持诗人应有的尊严、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 ...

  • [文艺评论] 莫言获奖,我的自语 日期:2013-02-06 00:15:12 点击:1988 好评:0

    自有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中国人为什么到了今年才有莫言者获奖?国学,这代表中国几千年文化与思想的中国文化之精髓,在它退缩到如濒临灭绝的动物般生存境地之时,在因国学大师们都相继离世而似乎也将国学装在他们脑中带走之时,有人提倡保护国学学习国学接受...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